xuguw 发表于 2016-9-14 08:44 
陈人杰同学,果真批判了资产阶级物象二重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开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并以剩余价值生产为逻辑起点,至少从三个层面揭示出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的本质。第一个层面:揭示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动力源泉。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承担,后者是前者的本质规定,“剩余价值的生产(包括原预付价值的保存),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决定目的、驱动利益和最终结果,表现为使原有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那种东西”[1](P455)。正是缘于对利润最大化的无限贪婪,才形成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动力,客观上创造出巨大生产力,为历史进步作出贡献。在这一点上,与以生产力为逻辑起点考察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是相通的。第二个层面:揭示出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剥削的根源。资本家冷酷无情地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正是根源于资本追求价值无限增值的本质属性,“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6](P258)。资本家不是天然丧失人性,而是为了满足资本无限增值欲望导致资本家丧失人性,使得资本带上剥削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三个层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在资本家那里,直接的物质生产只是手段,剩余价值生产才是目的,社会生产本身存在本末倒置现象,所以,他们不会因为生产鸦片而感到羞愧,也不会因为生产粮食而感到自豪,更重要的是,“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6](P465)。这使得资本家拥有了双重性质的经济人格:一方面,当直接的物质生产和剩余价值增值一致的时候,资本家追求理性而高效生产经营方式,压低成本,提高劳动强度,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这在客观上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繁荣;另一方面,当直接的物质生产和剩余价值增值不一致的时候,资本家将不惜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如搁置先进技术)、甚至销毁直接的物质财富(经济危机时对部分商品的主动销毁)来片面满足价值增值的客观要求,这必然会导致资本主义走向萧条。两个张力通过资本主义企业内部有组织生产与整个社会盲目无序生产之间的矛盾对抗性表现出来。正如马克思指出:“即使资本主义生产是迄今为止一切生产方式中最有生产效力的,但它由于自身的对立性质而包含着生产的界限,它总是力求超出这些界限,由此就产生危机,生产过剩等等。”[1](P387)这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弊端,决定了资本主义历史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