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xianggd 发表于 2009-6-29 09:52 IS-LM曲线是用来决定AD(总需求)的,不用于决定AS(总供给)。滞涨需要用AD-AS曲线来解释,如下图所示。价格上涨前的经济均衡是E0,价格上涨后的经济均衡是E1。价格上涨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AS0移动至AS1。这个过程可以表示滞涨的状态,即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并且向左偏离AS0的程度越大,则滞涨越严重。 图示如下:
xllbl 发表于 2009-6-29 14:45 IS-LM分析框架本身就是只分析总需求的,是假定供给可以满足总需求模型下分析的。根据凯恩斯的观点,经济的衰退并不是总供给出现了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总需求增加了,供给自然就有能力满足,也就是说假设总供给总能够满足总需求,而一旦需求不足,供给再多也没用。所以当希克斯将凯恩斯的理论模型化为IS-LM分析框架时自然就专门针对总需求的分析,因为这里凯恩斯的分析框架有几个假设是很重要的:短期分析、价格水平不变以及资源没有充分被利用(即总供给有能力变动),因此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只能分析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出现的问题。 但到了世界石油危机时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众所周知滞胀主要在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以及衰退,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也会发生移动,所以要结合着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IS-LM模型就不能解释滞胀问题了,必须从AD-AS分析框架下着手。 这是个人的一点的看法,希望各位高手加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