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5812 2
2009-06-28
这个实验由KahnemanKnestscbThaler所做,发表于他们1990年的论文“Experimental Tests of the Endowment Effect and the Coase Theorem”中(论文我已贴在附件中,实验记录从第4页开始)
实验大致叙述如下:

参加试验的是44名大学生,随机抽取其中的一半人,给他们一张代币券和一份说明书,说明书上写明他们拥有的代币券价值为x美元(x的价值因人而异),试验结束后即可兑付,代币券可以交易,其买卖价格将由交易情况决定。让卖者(得到代币券的学生) 0.25到875元中选择愿意出售的价格。同样,也为没有得到代币券的那一半学生指定因人而异的价值,并询问他们愿意为购买一张代币券支付的价格。之后试验者会收集他们的价格,立刻计算出市场出清价及能够交易的数量,并及时公布。参加试验的学生可以按填写的价格进行真实的交易。这个试验反复进行三次。 三轮代币券交易之后,先后用杯子和钢笔代替代币券进行实物交易的试验。交易规则不变,并反复进行多次。
结果:
代币券和消费品市场的交易情况大不一样。在代币券市场,买卖双方的预期价格是大致相同的。综合三次试验来看,实际成交量与期望成交量的比(VV ) 1 0。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杯子和钢笔市场上,报出的卖价的中间值可达到买价的两倍多,杯子市场的V V 率仅为 0 20,钢笔市场为 041 。即使交易反复进行,这两个消费品市场的成交量也没有增加,表明参加试验者并没有学会达成一致的买卖价格以增进市场效率。
解释:
代币券的价值是事先确定的,非常精确而人们对消费品的偏好则可能会使其价值变得含糊,也就是说,消费者难以对一件商品确定一个唯一的货币价格。因此,当购买者购买商品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转手卖出,而不是自己使用时,其对损失和盈利有明确地衡量,就不会有禀赋效应,如购买股票。
以上的试验直观地证明了禀赋效应的存在:一旦人们得到可供自己消费的某物品,人们对该物品赋予的价值就会显著增长。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常常会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而且这种现象并不会随着交易者交易经验的增加而消除。
我的疑问:

我不明白为什么代金券(token)的交易会有买价卖价的价格差出现,既然在试验中每个代金券持有者都将在试验后获得相应数量的现金,那么代金券的交易价格应该就是代金券本身的价格,或者根本不会有交易的发生。对于消费品,实验参与者不清楚其价值,在交易中出现高卖价和低买价完全有可能是获利行为所导致,而不是endowment effect的作用。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

P.S详细的可见附件中的论文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4-18 17:13:10
many 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 22:05:59
我不明白为什么代金券(token)的交易会有买价卖价的价格差出现,既然在试验中每个代金券持有者都将在试验后获得相应数量的现金,那么代金券的交易价格应该就是代金券本身的价格,或者根本不会有交易的发生。

这说法不对,每个人被告知的token的价格是不同的,但是最后的交易是市场价格就是demand curve和supply curve 的交点。所以每个人虽然说出的WTA和WTP是token被告知的价格,但是那些WTP大于市场价的人会交易,WTA小于市场价的会交易。所以那个交易比率应该是0.5左右。

对于第二个问题,仔细看看文章,incentive compatible不会发生你说的那种情况。除非被测试者不清楚具体的procedu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