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40 2
2016-09-18
昨日晚上浏览论坛时,看到了有风6565的《答“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一文》的帖子。在此文中,作者就本人提出的苏联模式不是马克思预想的社会主义这一观点展开了争论。
以下是他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
我想要说的是,这里本来讨论的是,葡萄(计划经济)与樱桃(市场经济)的不同,用种葡萄的办法来种樱桃是必然要失败的。该文却在说,苏联种的是青葡萄,马克思说得是种紫葡萄,种青葡萄失败了,不等于种紫葡萄也要失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失败了,不等于马克思计划经济模式也要失败。这话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是,不要忘记,苏联一直在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在种葡萄(搞计划经济),只是在今天(不是未来)的土地上,用种紫葡萄的办法种出的只能是青葡萄。看看历史事实吧:
十月革命刚胜利,列宁就要用马克思的设想搞社会主义,当时就搞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就要消灭商品货币关系,搞完全的计划经济。但很快就发现根本行不通,说是犯了大错误,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提出了还是“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还只能“迂回的”向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斯大林放弃了新经济政策,转向了按马克思设想搞社会主义的老路,但终究不能消灭阶级差别,不能消灭商品货币,尽管他有套用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论述,认为他已经建成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但依然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斯大林把他种出的青葡萄说成是紫葡萄。大家都知道不是。但为什么不是呢?你的结论是,他没有按马克思的办法来种。其实全错了,是因为在今天的土地上用马克思的办法种出的只能是青葡萄。斯大林、毛泽东全都是在按马克思的设想搞社会主义,他们尽了全力,但结果也只能这样。
说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已经全面失败,不仅是说苏联模式已经失败,更重要的是说,在今天(不是未来)即使是按马克思的设想搞计划经济也必然失败。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1&from^^uid=32614
对于作者的观点,我想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一,在《实际上苏联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模式一一答雷建炎》一文中我说过,“对于它的功过要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了解。
    在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世界历史背景下,在以夺取政权、保卫政权为根本任务的革命战争年代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唯一正确的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切可能集中的资源一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服务于政治军事目标。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初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之初的抗美援朝,不采用这种计划经济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一角度看,这种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而且就其产生的结果来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践无疑是取得了成功的。
    而在从战争与革命时代转向和平与发展的过渡时期,传统计划经济一方面便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比较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中在国家工业化的主导方向上,集中在增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实力的优先发展项目上,是功不可没、无可替代的;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国家垄断、排斥市场作用的弊端。但就这个阶段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
    至于在和平与发展的时期,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国家垄断和排斥市场的弊端成为最主要的特征,它的作用已经走向反面,扼杀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不论是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模式,还是后来在斯大林领导下固定下来的苏联模式,由于未能建立以劳动所有者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的基本制度,因此,虽然实现程度较高的公有制,严格地说这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因此,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的失败并不等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
三,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即不仅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且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了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这种经济是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是企业可以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公有制经济,在这种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计划经济与苏联模式具有性质的不同,在实践中的结果也自然会不同。在其没有实现之前即断定这种模式必然失败,是很荒唐的。
有必要指出的是,苏联模式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除了战争时期之外,另一个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系统改革论》第十二章,王东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1929年末爆发了破坏力量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并在以后的三年间不断加深,而在同时期,苏联在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方面却获得了重大成功,风景这边独好。也就是说,正是在市场经济完全失效的背景下,苏联模式才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模式被固定下来的。正因为如此,此后许多西方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实行了程度不同的国家所有制,加强达观调控,从而度过困难时期,正是这一学习行为,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暂时地避免了灭亡的命运。直到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才开始了私有化浪潮,缩小国家所有制所占的比重(《当代西方经济管理》第二章,杨坚争著,人民中国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从这里我们看到,苏联模式,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它是一种病态的公有制经济模式,但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仅使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不仅使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经过几百年发展的工业化历程,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使西方国家有了学习的标杆,暂时找到了缓解危机的方法,延缓了走向灭亡的进程。因此,客观地历史地评介苏联模式,我们是必须有所肯定和有所否定的。反过来,市场经济虽然有它的长处和优点,但同样也有它的弊端,今天世界经济的危机,当前我国的供给侧改革的进行,恰恰表明市场经济的缺陷同样也非常明显。
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一概肯定和一概否定,或者要么就是市场经济,要么就是计划经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形而上学的态度和做法,无论是对学术研究还是对改革,都是有害无益的。

                                          2016.9.1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0-1 06:25:49
分析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0-1 21:15:55
说得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