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882 9
2009-06-30
  今天去学院办事,办事的老师对我牛哄哄的嚷嚷半天,我当时真纳闷:“明明就是按程序办,为什么非要用N个无聊的理由来为难我呢?”这典型的一素质问题。
        这倒让我联想起经济学里面的一个逆向选择问题。首先,这些能力较低的人上岗(我在这里4年了,他们办公室的人都升了,就她还“坚守岗位”)一没有经过我们投资者(用学费对学校进行的投资)的选举,二不是市场竞争挑选出来的,估计是走后门上岗的。这种上岗方式对他们产生了两种负面的激励效应:1.由于没有竞争,故自认为自己很有才。2.由于没有选举,她的到来不是来服务学生,而是来领导学生。如果一个组织的大部分成员都是这样的人,那必然造成该组织生产效率下降,而那些真正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会跳出这样的环境,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最终这个组织留下来的就剩下这群低效率的人。这就是逆向选择(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最终劣质品驱逐优等品,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中整体产品质量下降)的简单分析。
        但这里仅仅是类似,而非完全符合逆向选择问题。因为典型的逆向选择是靠价格调控,也就是说那些低效率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应该会降低,但现实并非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他们的收入非降反而增加。(这更增加了自我优越感)在这里,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基本经济学理论,而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
       1.大学收入可观。大学教育的需求仍然大于供给,学费只会上涨不会下降,更何况还有财政拨款。2.体制仍属于国有,而非完全市场化(股份制)。这就使其一方面具有学费的定价权,另一方面其劳动力工资由国家发放,而非更具其劳动生产率(MPL)而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理解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却仍然对我们狐假虎威的仍存在了,如果完全真的完全市场化了,他们也就被大浪淘沙淘掉拉。借用朋友的一句话:“他们只能在这里对着我牛还能对着谁牛。”

        这只是我一个菜鸟的小心得,欢迎大家点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30 20:54:05
很正常,我们学校的教务处的老师一样。。。态度点都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20:58:17
呵呵 ,我读了你的文章,可是,感觉不到你说的这些内容和逆向选择有什么关系,首先,你要明白什么叫逆向选择,我们是从一个例子来理解逆向选择的,这个例子是阿可洛夫的柠檬市场,逆向选择也被称为劣质品驱逐优质品定律。感觉你说的好像和逆向选择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说是制度的问题,没有把竞争引入到学校教育市场中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21:00:40
大学的行政人员和大机关的工勤人员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死角,好人不愿干,赖人干不了,只好这样。即便如此,他们还委屈的很。这关键是他们的对比坐标是些能力、素质远超他们的人,所以,他们永远不公平。如,同时进校的两个人,一个教师、一个大师傅或收发员,二十年后,一个教授,一个原地不动,如此比较,肯定心里不平衡。这是个制度层面的问题,应该用管理学的原理解释,经济学解释不通。
一点愚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21:13:22
4# bjy1285582 我试一试 重新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30 21:18:41
3# jw_hero
有道理,我试着重新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