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按支出法计算中的投资有两项: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存货投资,其中的存货不是特别理解,我记得有一个例子是说,假如某企业今年生产的产品有二十万元没卖出去,那么这二十万就算是企业自己购买,即存货投资.而大家知道一般企业都是希望自己的生产产品能够转化成资金而不是囤积.按照此种说法,存货投资应该是越少越好?不知道这种理解对吗?还有存货的概念我不是特别理解.它详细的还包括其它什么呢?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存货是当期供给和实际需求的差额呢?谢谢大家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实际上存货不仅包括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也包括企业购入的原材料。在原材料方面,存货有两个功能:便利生产和均匀生产。
在企业出售的产品方面,我个人认为企业同样会为了某些目的持有存货:即为了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因为信息的限制,在市场出现需求后,企业并不能马上开工生产一个需要的产品,而只能出售一个现成的产品。这种情况会随着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技术的进步而改善。
原材料是属于中间产品,当然他不会算做GDP,而我们所说的存货是属于GDP中的一部分.另外假如某年GDP很高,而当年的存货有又占很大比例.这可以说有效需求不足吗?那此时看国家的GDP来反映国家经济增长是很有问题的.请高手指教.
经济是发展的
当期的供给不一定会满足下一期的需求,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需求供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在市场上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一定的存货投资
存货不是越少越好,而是按照市场的供给情况,保持一个数值,
打个比方吧,就好比是一个缓冲,避免,需求发生了大的变化时反映不及时!
你们,请问楼上,有没有一个经验数据,经济发展到底应该保持多少存货呢?而且我觉得存货是一个自发过程.是一些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而且你可以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统计年鉴,实际上有一个下降的趋势,甚至有些年份是负的.还有,企业的生产一般都是按照上一年的需求进行生产管理.一般我们在看统计年鉴的时候,存货投资能给我们哪些信息呢?
上面网友都解析的差不多了
我再补充一点,其实企业的存货分为(企业自己想要的)意愿存货和(企业不想要的)非意愿存货。举一个列吧,(我编的,也许不很达意)假如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跟天气有关,而今年天气比较好,而且预计明年天气比较坏,企业就会选择在今年多生产到明年买,这就意愿存货。而非意愿存货是说你预计今年会买100件而也生产了100件,但是实际只买了80件了,所以你不得不把没买完的作为非意愿存货,如果明年的预测是80件,企业很有可能会靠减少生产来买出存货。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好的,基本明白了.谢谢.我看了一下统计年鉴,在2000年以前,我们的存货投资都保持在20%左右,到了2000年以后,存货投资基本上接近于零,甚至为负,存货的减少什么我们的市场基本处于出清的状态.但是为负,则什么了什么呢?
你上中国统计年鉴,在GDP相关栏目里面就有.
存货投资能给我们哪些信息呢?
在得知当前的需求时,知道了存活投资,你就可以大致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了,
不至于盲目的生产而导致非意愿存活的增加了!
企业有没有存货并不是企业每年所能控制的,这要受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如果需求不足或共给过多,就会产生一部分非意愿存货,但是按照支出法河段gdp,生产出来的东西就要有人来买,这是就只有企业来买了,这不是说企业想要投资于这部分存货,而是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