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09-12-2 10:02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12-2 06:49 
wgq19870108 发表于 2009-12-1 22:48 
20# 天涯诗客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你这是从百度上找来的.同一个词条撰写者,在这个定义之前还说了这么一段话: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而科学是可重复的客观规律,因此哲学包括科学。在主观哲学中,一种是站在特定角度,可验证的主观真理(如果论述所处角度,就成为科学);另一种是从未验证,却认为对的,这里包括宗教和迷信。"
此人把一个概念的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当做这个概念的总体特征来陈述.本身就是错误的.换言之,这就是把种概念的特征当成了属概念的特征.这就相当于把食草动物的特征当成了所有动物的特征,于是,人也是食草动物了.
对于别人人观点,不要盲目地不加思考地接受,我们至少要审视其逻辑上的严密性.以及与客观事实是否吻合.如果自己实在不愿意思考,那也总较为广泛地了解一下别人是怎么看的,不能一看到一条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就如获得至宝而不再看看其他人都是怎么说的.要想知道哲学是不是科学.或者想知道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广泛看法很简单,打上"哲学是不是科学",一查便知.
不知道楼上对西方经济学那一套怎么看?
总体来看,西经以人为出发点研究经济问题,它不考虑人的阶级性,从而根据人的共性也就是抽象人的行为特征来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规律(消费者行为学当然也研究具体的人.但这与阶级性无关),从而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而在马经中,你看不到这种具有共性的人,这种人一方面被阶级性所掩盖了.另一方面被物质资料生产本身给取代了.它不考虑消费者需求问题,它的使用价值或者说有用性并不是西经的那种使用价值或有用性(但西经却包括了马经的那种使用价值或有用性),而这恰恰源于马经的哲学观点,我们不要忘记,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马经的这种强烈阶级意识正是属于其世界观范畴.带着这种世界观进行经济分析,其偏见及主观性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它不能真正的揭示经济现象,它只看到了表象而看不到实质,
当马经用辩证法原量的否定之否定(辩证法属于马哲)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时,它们忘记了,根据这个原理,什么制度又来进行新的否定呢?如果这个原理是普遍有效的,那么,资本主义是不是对封建主义的否定呢?前者对后者的否定依旧保留了私有制,那么对否定的否定又将会什么呢?它应当依旧是私有制.而如果仅仅从所有制基本特征的变迁来看,如果说私有制是对原始公有制的否定,而共产主义的公有制又是对这种私有制的否定,那么如上述,在此之后,否定之否定原理对所有制变迁问题不再发生作用了吗?
于是,我们对二个问题必须否定一个,那就是,要么否定所谓原始公有制是一种假象,要么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一个普通有效的规律.
如果我们要否定前者,那么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就得不出共产主义的公有制来.
然而我们要想否定后者,就必须说明,这个规律所存在的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马经支持者们能不能说一说,这共产主义之前这个规律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呢?而之后又为什么不存在了呢?
本人想像不到这个条件是什么,惟一可以想像到的就是,之前物质尚未极大丰富,之后物质极大丰富了.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无疑就否定了人性.也否定了马哲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