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498 1
2016-10-21

新宏观主义认为宏观是充分大的,但也是有限的。微观主义者则只认为其充分大。表现为市场上,前者认为市场需求是有约束的,后者认为无约束。

    新宏观主义认为宏观与微观对环境的影响力不同,宏观决定环境,环境决定微观,微观博弈形成宏观。而微观主义者眼里没有宏观,认为微观具有一致性,微观的累积即为宏观。

    下面以破解经济学的三大难题来具体展示其不同。

    主流经济学存在的难题悖论颇多,比价著名的有节俭悖论、特里芬难题。

   新宏观主义认为还要加上剩余价值理论,因为它貌似有理,显得无懈可击,实际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节俭悖论指的是古典经济学认为一个人的节俭,能致富;而凯恩斯则推出所有人的节俭将导致支出减少,从而使经济陷入衰退。

   由上可以看出,两者的视角与方法论是不同的,前者是把整体视作个体的简单相加,且暗含假设整体需求无限大,但事实上,这一假设在宏观上并不成立。凯恩斯从宏观视角出发,指出了流动性陷阱的客观存在,证明了宏观并非为微观的简单叠加。

   这一悖论的实质是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矛盾的例证。

   特里芬难题指的是美元一方面要充当国际货币,就要流出国门,为世界所普遍使用;另一方面指的是这种流出靠的是贸易逆差,而贸易逆差的累积导致天文赤字,进而使美元贬值,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

   这一难题的实质同样是微观与宏观冲突的例证,因为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一部分,属于微观个体,它发行美元为世界所通用,就意味着以微观的身份履行宏观职能,自然导致逻辑矛盾。

   剩余价值理论指的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产物与工资之间的差额而致富。

   事实上,剩余价值的生产分为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其中,生产过程为实物增值的过程,也即实物利润;交换过程为将实物产出换成货币收入,进而实现货币的初始投入与销售收入的增益,即货币利润。

   但是,马克思将交换过程完全忽略掉了,只是专注于实现实物利润的过程,他的暗含假设是只要实物增值了,货币的增值是水到渠成的事,然而,正是这一随意的假定,让他失去了深入考察从自然经济的内生货币转变到商品经济外生货币的学术动力,忽视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重大控制力,不可能理解宏观投资必然亏损,央行创造基础债务与商行制造衍生债务,累积债务不可偿还,只有通过经济周期强制清零来实现重启,这一系列新宏观主义的论断,这就注定了剩余价值理论不能超越重农主义的锁链,其结论不是适用于市场经济的资本家,而是自然经济的地主,这实质违背了其资本增值的定义,简单退化为实物的增值。在他眼里,市场需求是无限大的,货币还是内生的金银,但是,在他的时代,该观察是表面的。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理论是以竞争成功的微观个体为经济样本来考察整个经济体的,这种微观的视角局限性与当时盛行古典经济学的大环境分不开的,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占据统治性地位,该价值论并没有脱离重农主义的框架,没有汲取重商主义的合理内核,顽固地坚持货币中性,最终无法理喻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恐慌地要消灭整个市场的微观机制,一统所有制,取消货币,回归乌托邦,结果实物利润消失了。

   实际上,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企业家合理组织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市场有可能实现实物利润,但却无法实现货币利润,这必然导致过剩,成功的市场是过剩的,此刻,企业家才能失灵了,因为它无法组织生产要素再生产了。

   经济增长的充要条件是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同步,双方的不协调必然导致通缩或通胀,而货币利润并不等于货币简单投入,因为市场的外生货币为央行一家借贷提供,它发行的货币越多,市场的债务率越高,只有改变货币发行的债务性,即消除央行的基础债务,并带动商行的衍生债务逐步减少,实现储蓄货币向储备实物的有效转变,也就是央行购买准公共品,带动社会过剩资本投资公益经济,社会全体成员免费使用准公共品,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并增强社会凝聚力,最终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周期性危机,达成新宏观主义的储备需求解决方案的使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0-23 20:06:42
专访保罗•罗默:“数学滥用”及经济学现状  http://www.kunlunce.cn/ssjj/guojipinglun/2016-10-14/108683.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