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228 3
2009-07-07
一个说的是人本性中利他心理,一个说的是人本性中的利己心理;
请问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两个观点是互补的还是矛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7 17:07:04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面、人性善恶面,都是这个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7 20:23:34
这其实是不同的角度而已,道德情操论里的斯密是伦理学家的身份,而国富论中的斯密则是一位经济学家,两本书都还没机会拜读,但是上经济学说史的时候,老师讲到,前者是斯密更多的是讨论一种理想的社会结构,而后者则是现实的考虑社会发展的实现,国富论中斯密认为追逐个人利益能够提升公共利益,这种逐利行为是由看不见的手所控制的。从经济学讲看不见的手即需求,提供大家有需求的东西自然能够提升公共利益,“看不见的手”就体现了《道德情操论》中的理他心理。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理解吧。还需要考虑的是,斯密这种追逐私利提升公共利益的看法来自当时社会实际,当时社会发育度还很低,人的需求不多,利益关系比较简单,经济活动基本体现为正和博弈,并不是像现在社会利益主体很多,利益关系繁杂,零和博弈的情况也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4:52:48
斯密是位睿智的大师,他有深刻洞察人性和社会的眼光和头脑,他的思想中默默地认定宇宙中冥冥之中自有一套规则,这被他总结为引致经济中资源有效配置和福利改进的无形的手,任何行政力量的指令都因缺乏信息和激励因而导致低效,及对自由的辖制而导致失败。这的确对人性没有虚妄的高估,这是务实的精神。他的道德情操论却又体现了他对这个社会最美好的寄托,人虽自私卑微需依赖市场制度才得勤勉,这是次优的无奈之选。但人是按着上帝的样式所造,配得瞻仰荣美的意境,接近起初的better worl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