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1-29 13:21 
这是相对于角度或参照系而言,马先生是从人类社会的角度。
如果从个人的角度,个人在用资源搭配组合而劳 ...
我坚持(中文陶本商品经济学)的见解:商品关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分工的前提。
而我国的国家教材…可谓之西英马经见解…社会分工是商品关系产生的前提(即:私有制和社会分工是商品关系产生的前提)。
——为什么…中国东楚文化商品观与西方英语文化商品观…会相反呢?
西方英语文化商品观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关系”,才能建立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中国东楚文化商品观认为,
1,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之最基本的生产关系,“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关系”的人类社会是无以维系的;
2,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关系并不是剥削产生的根源,剥削产生的根源是被剥削者缺乏客观劳动条件,因此,消除剥削之正确的办法是:创建…为缺乏客观劳动条件的被剥削者…提供客观劳动条件的社会制度。
比如地主剥削,东晋陶渊明的地租公益(不纳赋税)制度,国家为租耕者直接提供耕地…供其租耕,也就没有人剥削人了…
再比如资本剥削,当代持东楚文化商品观之陶本社会主义者的“生产工具类资产劳动信贷制度”,国家为缺乏生产工具类资产(客观劳动条件)的被剥削者提供所需生产工具类资产(客观劳动条件)的“劳动信贷制度”保障工具,则…缺乏生产工具类资产(客观劳动条件)的被剥削者…就有了摆脱被剥削之“劳动信贷制度”保障办法…如果没有建立“生产工具类资产劳动信贷制度”,那么被(资本)剥削者就没有办法摆脱被剥削的命运。……
也就是说,看起来只是商品观差异,而实际上则是导致商品观产生差异的各自文化(人文哲学)之认识论的结果。
关于:商品关系的建立…是不是人类社会分工的前提,是值得我们思考探讨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