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56 0
2009-07-08
早些时候,面对国内“融资疯狂”,中国银监会曾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银行防止月末、季末贷款“冲规模”的现象,并要求银行业机构调整完善相关业绩考核机制,确保信贷均衡投放。银监会强调防止贷款流入股市、楼市,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实际上,国内融资特别是银行信贷已经到狂欢地步,想希望监管部门一纸文件来改变是不容易的。
从已有的数据来看,今年1-5月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5.84万亿元。尤其是3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1.89万亿元。而且,有消息说,6月新增信贷有可能会突破万亿元。这样今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将达到7万亿元以上。如果这种态势不改变,那么今年银行信贷会达到10万亿以上。面对这种态势银监会对国内商业银行下达紧急文件,希望加强信贷管理进行窗口指导。但是,当前中国的体制下,银监会要完成该任务是不容易的。因为,从目前的银行考核机制来看,信贷规模扩张、信贷市场份额占有等被作为考核一家银行的主要指标,在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下,希望各商业银行通过自律来改变这种信贷规模扩张的政策是不可能的。再加上与地方政府追求GDP目标相吻合,更是为这种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监管部门对银行的信贷风险一直保持比较警觉的状态,但市场实际的情况可以用“融资狂欢”来表示。http://www.ktgcn.com/News_Content.aspx?NewsId=787
这种“融资狂欢”不仅表现为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也表现为出现不少新的融资模式,甚至于以往那种政府与银行结合的模式又重新出现,即银行融资又开始向银政不分回归。这种信贷超高速增长及新的融资模式的出现,不仅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疯狂,也可能会让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及楼市。
因为,在银行信贷极度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大量举债已经成了脱缰之马。我最近到了不少地方,总会听到地方政府的官员说,现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哪个地方能够把握到这个机会从银行获得更多的信贷,哪个地方就能够找到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之途径,甚至于有人提出,这就是所谓的“弯道超车”。即借助到经济发达地方增长缓慢下来的机会快速发展。
地方政府“融资狂欢”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2009年以来,以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为名的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由省市复制到县城,由城市基础建设行业发展到其他各行各业,规模由小到大,一一具有。通过这种融资平台正在加速膨胀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还有,城市投资债券(或城投债)、“银信政”信托产品等都成了地方融资平台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最有力的工具。可以说,最近一系列的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出现,其目的就是如何以表面合理化的方式,利用地方政府手中所掌握的土地等资源以高杠杆率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而商业银行则以此为背景分争信贷市场份额。权力与金钱已经结合天衣无缝。http://www.ktgcn.com/News_Content.aspx?NewsId=786
而且,这种融资的狂欢也表现为房地产市场。从最近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许多怪象来看,为什么刚刚销售增长的楼市,其价格立即就会快速飚升?为什么房地产开发可以自卖自买?为什么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及商业银行都要突破第二套住房按揭条件的限制?为什么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又开始大量高价拍地?为什么一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商又开始惜售?等等。而且已经报道表明,房地产开发商也这种信贷快速扩张之风,也找到不少与信托结合新融资模式。当然,这种融资模式核心也是如何提高融资杠杆率,尽量把商业银行的钱撬出来。
早一二个月,国内房地产市场还在呼天抢地地叫喊楼市在多大问题?但是一个早上醒来,整个国内房地产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能吗?还有,早些时候,要突破第二套住房信贷政策造出了所谓的“改善性住房”。但是,这个改善性住房工具不仅成为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方式,反之又成了房地产市场重新回到2007年利用银行优惠的信贷资金大力炒作的工具。可以说,无论是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企业贷款的展期,还是给房地产企业巨大的银行授信,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突破第二套住房贷款限制,甚至房地产企业自卖自买,都是围绕着一点,就是如何让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先把房地产市场泡沫炒大,让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落袋为安,然后让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成本要整个社会来承担。可以说,最近房地产市场发生的一些融资疯狂的怪现象,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其短期利益早就把监管部门的要求抛到九霄云外了。但是,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说,目前房地产销售迅速增加与银行信贷政策优惠没有多少关系,因为1-5月份住房销售达到11388亿,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只有1982亿。也就是说,一方面各种媒体来数据房地产开发繁荣起来完全是银行信贷的结果,另一方面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所占的比重过低。但实际上,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是不可能。看上去房地产的问题可能比我们所看到更为复杂。
还有,当前银行监管部门密切关心信贷超速度增长,问题是这种融资疯狂可能造成对社会及银行体系的风险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这种现象出现,还得认真思考与观察这些现象将会如何演化,把握其问题核心,而不是为现象所迷惑。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疯狂,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要因为保增长而不顾及金融市场的风险。因为,这种融资疯狂并不在于融资的数量与规模大小,也不是融资工具的多少,最重要的是这种融资疯狂一旦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主流融资模式,就会可能让整个社会的金钱与权力结合得越来越紧,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还是房地产开发商与银行的关系,都表现了这点。而这种金钱与权力的结合,不仅不利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反之会吹大资产泡沫,吹大整个中国经济泡沫。如果这样,金融市场及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可就大了。因此,银监会已经觉察到这方面的问题,但如何来遏制这种融资疯狂的蔓延则是要出台新的监管规则时候了,否则这种融资疯狂又把刚刚走向正轨的中国银行[4.52 -1.95%]业推向危险的火山口。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如果不把银行信贷这个关口把严,那么国内银行所面临的问题肯定比美国银行所面临的问题要大。正是这意义上说,这种融资疯狂是不可持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