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与数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支持与保障作用,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近年来,虽然有政策的扶持及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拓展,但农村金融依然呈现出整体发展缓慢的趋势。行业未来该如何寻找突破口?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称要“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这也是中央自2003年以来连续13年重点关注三农问题。
而事实却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而这种局面的产生,一方面是多年来国家政策严重倾斜城市,忽略了农村,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的农户缺乏信用记录和抵押物,因此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发展前景
从全球的发展经验来看,农业增加值占整个GDP的10%是国民经济的转折点。发达经济体的共同点是,农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越低,恰好是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强度越高。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占比已经在向低于10%的比重发展,这意味着要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中转移出来,而农村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将获更大支持。
农村金融贷款规模分析
由于国家持续不断的推出针对农村金融的扶持政策,未来“三农”贷款余额规模仍会扩大,但增速不会太快,这与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转型有关。保守假设农村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保持在12%的水平,农户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保持在18%的水平,农业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保持在9%的水平,则到2020年时,农村、农户和农业三者的贷款余额分别约为38.37万亿元、14.47万亿元和5.70万亿元。
近年,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崛起,人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金融业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互联网金融”,强调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发展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机械化、农场化,还是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流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互联网金融有望全面激活三农金融市场。
结合我国目前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互联网金融可以以借贷、理财及移动支付领域为突破口,进入农村金融体系。未来,通过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创新手段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小额贷款、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不足,可以大大提升农村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和渗透率。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与数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支持与保障作用,尚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近年来,虽然有政策的扶持及互联网金融的积极拓展,但农村金融依然呈现出整体发展缓慢的趋势。行业未来该如何寻找突破口?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称要“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这也是中央自2003年以来连续13年重点关注三农问题。
而事实却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而这种局面的产生,一方面是多年来国家政策严重倾斜城市,忽略了农村,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的农户缺乏信用记录和抵押物,因此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发展前景
从全球的发展经验来看,农业增加值占整个GDP的10%是国民经济的转折点。发达经济体的共同点是,农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越低,恰好是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强度越高。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占比已经在向低于10%的比重发展,这意味着要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中转移出来,而农村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将获更大支持。
农村金融贷款规模分析
由于国家持续不断的推出针对农村金融的扶持政策,未来“三农”贷款余额规模仍会扩大,但增速不会太快,这与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转型有关。保守假设农村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保持在12%的水平,农户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保持在18%的水平,农业贷款余额的年均增速保持在9%的水平,则到2020年时,农村、农户和农业三者的贷款余额分别约为38.37万亿元、14.47万亿元和5.70万亿元。
近年,随着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崛起,人们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金融业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互联网金融”,强调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发展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机械化、农场化,还是土地承包权经营权流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互联网金融有望全面激活三农金融市场。
结合我国目前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互联网金融可以以借贷、理财及移动支付领域为突破口,进入农村金融体系。未来,通过互联网+农村金融的创新手段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小额贷款、理财等金融服务的不足,可以大大提升农村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和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