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59 0
2016-11-22

物质和精神层面下人性的思考

——从微信“民族大业”事件得到的感想

贸易经济系大三学生

【摘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信息泄露、网络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盲骗手段不顶用就走因人设局的精准化路线。对学生抛“助学金”诱饵,又对老人打着“民族大业”名头行骗。

就日前揭露了流窜于微信多时的“民族大业”骗局的运作链条:曾做过传销的操盘者,对老人搞线上洗脑,声称要解冻数以兆亿元的民族海外资产,对入群老人许下宏愿,只需报名,交些“小钱”,保守秘密,即能获得每人几百上千万的善款补助。他们还发各种假冒的“国务院办公厅”、“民族资产最高管理委员会”印发的文件及任命状。为解救上当的家人,有些受骗者家属组建“解救群”,潜入群中“炸群”,上演反洗脑攻防战。

整件事可能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当今市场经济发展蓬勃出现的弊端,但事件背后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在如今物质社会下行为的盲目与不理智,这种固化的思想行为不仅基于人的一种天性,后期成长环境的塑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物质与精神 效率与公平 市场经济 人性

一、人性追求的历史回顾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物质,生存是任何物种的首要问题。人类的发展史剥离到最基本的核心其实是生产的发展史。为了保证有秩序高效率的生产运作,从而诞生了政治,形成了文化。因此效率第一,兼顾公平成为默许的社会原则。

人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后,才会想到自己的亲密圈人群:家人、朋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继而仓廪实而知荣辱”,[1]于是开始讲究礼义廉耻,兼顾公平。因此,这种有侧重的偏向总是会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和繁衍,于是我们在追求效率第一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

二、务实发展,效率第一

从中国的过去来看,追求保证务实的发展一直都是统治者所重视的。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古代中国的经济根基依旧是农业。政治上的重农抑商,技术上对于生产工具、水利的不断改进、思想上的安土重迁等,都可以看出整个社会运作体系都在为农业生产服务。

    不得不说要先有了物质的满足,才会有对精神的追求。在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各家思想辩论交织在一起。各国统治者采取的主流思想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氛围。其中,齐国在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之后国富民强,在众国之中实力脱颖而出。管仲的改革里非常强调经济物质的发展,同时重视法治,因为法治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证。其次,他重视激发人民生产的积极自主性可以说这也是齐国当时商业经济较为繁荣的原因。管仲的思想算是法家的早期思想雏形了,继而后期秦国对法家思想的重视,实施商鞅后成为后期霸主一统天下,这都彰显了生产资料对于国富民强的必要性。然而,最初实力很强的鲁国却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步衰弱,这也是孔子后期不得不周游列国的原因之一。为什么现在看来占据主流思想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当时的环境中却留下了一个悲剧的历史?在我看来,儒家法家在当时推崇的作为从背后来说有着物质精神先后次序之分。春秋战国时期,更多的是丛林规则的把握和生存竞争空间的抢占,而法家思想很好地顺应了这个趋势,将物质的发展放在了首位,实施霸道统治。对比儒家,其更强调一种仁治德政精神层面的智力发展,希望统治者能够以德治国。一方面,这一种王道思想实施的关键放在了人自身的修养,强调的是人性真善美的自觉性的引导,也就是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这就缺乏一种制度层面的强制约束,在没有物质基础发达的前提和法治制度的保证下,其运行缺乏实施的基础,最终导致悲剧。另一方面,儒家思想中强调尊卑有序的等级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压抑了人的自主性行为。因此就当时的发展环境而言,儒家思想的那套理论更强调智力而非财力的发展,不具备短期积聚财富,发展国力的思想指导条件。因此我们把效率放在第一,将对物质的追求放在首位是自然基于人性的选择。那么随后兼顾他人的利益,是引导社会团体稳定发展的条件。三、稳定社会,兼顾公平对比东方文明的繁衍是漫长,有着坚实历史基础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演进可以说是财富与权力、阶级与利益争夺的快速更替。大工业革命的降临,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人民生活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伴随的是阶级贫富差距急速扩大。资本主义文明,在我看来,其本质的逐利性质也决定了其对于人性关注的缺乏。社会财富和权力集中在个人手里,强调个人主义的同时,忽视了人性的因素,其博弈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和资本,而不是人类自身。就好比两个人打赌,为了“绝对”的公平,既不采取猜拳的方式也不采用竞技的方式,就以水中的鱼为赌,鱼往哪边游,哪边的人就算赢。同样的,资本主义社会把人类的命运交给资本和市场来决定。看似公平了,实质上它对人是最不公平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的潜在危机,当底层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达到饱和时,危机就会随之降临,影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上升,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诉求,国家的稳定发展又从何谈起呢。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其不可避免的弊端性还是应由政府来协调。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国家对税收调控和福利制度的做法就是在尽量协调社会的平衡,保证政权的稳定。而这部分支出依旧来源于人民群众的财富,归结到底,生产的发展也是给公平提供了基础。【结论】其实在我们如今的社会,物质文明还未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对于财富权力的欲望是必然的,这是人性的一面,不可否认怀疑。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活跃的状态下,对自由开放的需求程度是在扩大的,这就导致市场的自发性的弊端更加明显,总有人会投机取巧,利用人的内在心理特点和外部盗取的信息设计利益游戏,玩弄规则。因此,在当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从人自身的角度来说,加强心理防线和自身修养就显得很有必要。一个社会定是有它的道德底线,人性的真善与丑恶就是一个杠杆平衡,两者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关键是如何增加明的一面,压制暗的一面,虽然外部可以借助政府的调节,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回到我们自身,理性思考,理性做出行为的选择,在这不太理性的社会大环境下,依旧保留自己对于善恶的衡量标尺。【参考文献】1.颜世安. “诸夏”聚合与春秋思想史[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 40(5):10-19.2.陈学明. 人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J]. 河北学刊, 2003, 23(6):45-52.章海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性和道德价值的同构[J]. 道德与文明, 1995(5):8-10.

[1] 出自《史记.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