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3-20 10:21
2# hljqthzh
管理人员的间接劳动在市场经济中比工人的直接劳动更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39653&page=1&from^^uid=1123236
应该把管理人员的间接劳动,科技人员的间接劳动,营销人员的间接劳动……等等,统统归之于资本对直接劳动的“倍增”作用;——这样才会有助于保持劳动价值的一元化,防止劳动价值的二元化和多元化。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3-20 10:28
4# hljqthz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上应该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但理论与实践往往是两回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39653&page=1&from^^uid=1123236
我觉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国家参与(或者国民一体)的“股份经济”。
……这样说比较好,理论和实践可以成为一件事。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3-20 17:41
7# hljqthzh
说得非常好,只是间接劳动对直接劳动有时还有“倍减”作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39653&page=1&from^^uid=1123236
如果持续出现“倍减”作用,这样的企业就会经由破产而退出实际生产过程;……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集合在资本项下的间接劳动,总是对直接劳动起到“倍增”作用。
这样就形成两种不同的方案:
1 (单位产品)产品价格=直接劳动(刚性价值)+间接劳动(弹性价值)——从而导致价格(价值)多元化。
2 (单位时间)产品价格=直接劳动(基础价值)* 倍增系数——从而保持价格(价值)一元化。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1-3-27 17:29
22# hljqthzh
赫赫铭儿:如果是用“商品交换后实际发生的价格构成”,来确定“间接劳动”的“弹性价值”;……岂不是更与劳动价值论无关了吗?
hljqthzh:不是无关,而是以直接劳动为基础,补充间接劳动创造的弹性价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39653&page=3&from^^uid=1123236
你的“刚性价值”也许没有脱离劳动价值的轨道,但你的“弹性价值”已经脱离劳动价值的轨道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