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34 7
2009-07-18
我知道自己说的是有理没用的“废话”。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官员在6月中旬透露,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全国有610万名应届
毕业就失业,当然就成了社会问题,那么多人无所事事,就会成为全社会的包袱和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那份无处排解的“青春活力”可是什么坝也拦不住的。

要帮助大学生就业,首先要帮助那些聘用他们的人。现在的中国谁在聘用大学生呢?是解决80%就业机会的民营企业。一直到今天,股市火爆了,楼市火爆了,可是实业经济却还冷得很。所以,要救大学生,还得靠企业。

那么,怎么帮助企业呢?我觉得香港的办法可以借鉴。

香港特区政府不久前宣布了一项“大学毕业生实习补贴计划”,据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表示,港府预留约1亿4000万元,推行大学毕业生实习计划,提供约4000个名额,1000个于香港及3000个于大陆实习。前者以薪金不少于4000元的雇员身份实习,雇主可向港府申领2000元培训津贴,后者可获发每月3000元生活津贴,并视乎情况发放每月1500元住宿津贴。

这个办法的目的在于,以补贴的方式降低薪金成本,鼓励企业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

我们似乎也可以推出类似的政策,政府拿出一笔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聘用应届毕业生。比如,每个聘用毕业生的企业可向政府申领1000元的津贴,这笔钱的多少,可以根据地区差异来决定,它占到毕业生的收入比例,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来微调。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8年应届毕业生的月薪金约为2000元,其中在上海地区,大学本科为2567元/月,大专(含高职)为1996元/月,中职(含中专、技校、职校)为1707元/月。这应该是全国的最高水平了。如果,每个月由政府补贴1000元,企业聘用毕业生的积极性肯定会大幅的提高。

当然,这个政策还要考虑公平和配套,比如会不会因此造成对农民工的不公平以及对现有职员造成“挤出效应”。

即便按人均每年补贴1·2万元来计算,全国的补贴支出是742亿元。
这个数字刚刚够修一条地铁。

今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始挖地修地铁,据估计,起码有35个城市已经动工。据计算,中国修地铁的成本是每公里约4亿元左右,象杭州、沈阳、重庆这样的城市地铁,修造投资都在1000亿元左右。修地铁的好处当然多多,比如可以把GDP拉上去,政绩工程非常光鲜,城郊地价马上高扬,等等等等。不过,把这三十多条地铁排个队,挤一挤,弄出700多亿元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觉得还是大大的划算的。毕竟,这可是中国的“天下第一难”!

这样的计算方法,很荒唐,不过,我是提出一个思路,让大家多一点思考的空间。这个办法还很容易被讥笑是“化钱消灾”,不过,能够用钱化解的灾,还不算是大灾,等到什么事情连钱也化不掉了,那就真的麻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18 18:09:15
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8 19:21:44
其实,国家在增加就业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降低企业的社保缴费费率等,现在关键在于企业.当然企业各有各的难处,国家也不好用行政强制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8 19:35:52
依我看,今天真正能够促使实体经济复苏---从而根本上改善就业形势的经济学处方毫无疑问是减税。

今天这样一种局面,既有通胀压力,又面临萧条危险。有资格“南书房行走”的那些所谓经济学家,竟然有勇气避而不谈“减税”这种标准的教科书方案,顾左右而言他,其境界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18 20:21:58
同意楼上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30 09:51:43
铁路是一定要修的,补贴的想法也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