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线索、主旨——机器到金融的发展
金融工厂的发展
列国志数据库 文章试读
http://www.lieguozhi.com/skwx_lgz/book/initChapter?siteId=45&contentId=5895028&contentType=literature
资本主义劳动协作整体涵容四种发展形态:简单形态、特征形态、一般形态以及作为衍生形式的金融形态。机器到金融的发展是马克思以后时代的客观逻辑,也是梳理现代资本主义生活逻辑的基础。这种解决不可能走平坦的道路。问题是当资本的界限被达到时,资本能依据自身的强大整体的要求重建自己的发展出路,可见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剥削工人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逻辑特征上看,本章分析论证主要侧重在上述第四种,即金融控制社会生产的劳动协作形态。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1)现代金融统治的基础仍然在工厂层面,即劳动力再生产的发展策略;(2)金融剥削的深层次内涵体现于“剥削公式”的变轨与转形;(3)以金融工厂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对应了更为“激进的”生产价格形成策略,从而生出对虚拟工作的要求,产生对剩余价值进行社会性拟制的现象行动。这莫非是“欲令其死亡,必令其疯狂”寓意所在?如此方能晓得《货币战争》的缺陷实不在阴谋论之宣扬,而在不懂《资本论》之逻辑。[1](一)我们在本章楔子中提到了何新先生关于中国资本的发展沿革的一个概括,对比他的以下论述:“马克思曾提出一个规律,即工人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科技的发展而日趋绝对贫困化。许...... (只能复制500个以内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