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697 22
2016-12-24

【论政治经济学ⅩⅨ】

《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马克思高度赞赏了斯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即:与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

    与此同时需要厘清,生产性劳动可以提供利润但不一定提供剩余价值,比如歌舞厅老板使用可变资本与舞女相互交换,舞女同样提供生产性劳动,但这种劳动可以为老板提供利润却不提供剩余价值。
    一个木匠使用自然资源制作一把椅子,卖出去,取得收入,与此同时,购买这把椅子的人买了椅子回去使用,支付给木匠的是自己的收入,于是这个木匠提供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即便其是改变物质形态的劳动并且是可以保留下来的。但这种劳动只提供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不提供剩余价值,也不提供利润。但是,如果木匠是购买的原材料,且卖出椅子时候是以高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格卖出的椅子,那么这个木匠则不仅获取了利润,且创造了剩余价值。


       与此同时马克思为斯密的生产性劳动添加了一个条件:改变客观物质形态和状态的劳动。

于是我们可以组织起一个逻辑层次:

生产性劳动的充要条件有两条,缺少任何一条都不构成生产性劳动。劳动可以提供利润,但不必定提供剩余价值。劳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范畴,具有交换属性,而在非资本主义条件下,同样存在劳动,但这种不具备交换属性却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称为劳作。


  所谓剩余价值一定是人类生产资料或者生活资料的积累性增加,但利润只是交换双方中的一方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要求权的增加。一个国家之为强国,必定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表现的财富总量增加超过利润总量的增加。一国利润总量的增加丝毫不说明一国经济的任何问题。相反地,如果一国总是出现超额利润,但财富总量并不因此而相应增加,那么该国必定存在货币超发的现象。


  在国际贸易中,一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但取得超额利润的国家可以是富国而不至于是强国。威尼斯共和国在中世纪晚期是一个富庶的共和国,但绝不是一个世界强国。当今的新西兰当然是一个富国,但绝对不是世界强国。日不落帝国之所以能成为强国,不是因为其东印度公司为其提供了巨额的利润,而是其总体产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暴涨的结果。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民经济中过于偏向非生产性劳动从而表面上取得的利润总量有大幅增加,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总量不能相应增加,那么必然导致其货币贬值。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斯蒙第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说,货币发行一定要与背后社会财富变动向匹配。



  这项原理同样可以用到个人家庭中。一个家庭要想维持繁荣富庶,必须有财富积累,一个家庭的成员若只能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那么尽管可以为家庭增加财富,但却不能传承下去。只有生产性劳动是可以传承的劳动。父母的歌喉不可能加在子女身上,但父母的技艺却可以教授给子女。这样的家庭从家庭个体来看,虽不必然总是富庶,却始终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而那些靠着非生产性劳动攫取财富的家庭固然富有,但除非子女继承其父母的才天赋时,该项天赋在社会中的交换价值不变,否则难免家道中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24 14:16:09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分别,确实是一般和特殊的结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4 14:20:05
对读者来说,经济学主要的学习资源有四种:教材、论文、名著和通俗读物。其中,通俗读物有趣易懂,比较适合非专业读者了解经济学思想,或帮助初学者培养兴趣和专业直觉。我们一般不太推荐专业学习者花太多时间去看经济学名著,主要是因为现代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差别已经很大了。名著中有益的思想基本被吸收进教材里了,而编书的人没有摘录的那些,意味着和当代主流经济学相距太远,了解的意义不大。教材的编排一般比较系统和规范,是最正统的学习资源。但教材的问题是和学术前沿存在时滞,初级经济学教材时滞最久,中级次之,高级最短。比如,初级和中极宏观经济学里的 IS-LM 模型,现在的研究者基本上很少使用了。对有志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习者来说,论文才是最好的学习素材。通过它,你能够知道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到什么地步了。有些领域还很年轻,关于它的课程还没有成熟的教材,授课者就会以论文汇编来作为讲义。


。。。。这是否作为非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的一个演变的路线的代表???

好像名著就不重要,其实它才是“生产的劳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4 14:21:4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4 14:44:32
xuguw 发表于 2016-12-24 14:20
对读者来说,经济学主要的学习资源有四种:教材、论文、名著和通俗读物。其中,通俗读物有趣易懂,比较适合 ...
了解IS-LM模型的可以去看希克斯和汉森两位经济学家的原著。

对于你的看法,我也想过。我想最好这样区分:
如果你并非有志于终身的经邦济世,那么原著的确没有太大必要。
如果你并非从名及第,那么教材也没有必要。
如果你对经济没有兴趣,那么那些通俗读物都可以不看!
我一再强调,知识作为财富绝对不应该总是被继承,相反地,如果一个人能自己重新发现以往前人发现的理论精髓,那么其价值丝毫不亚于继承了那些知识。

至于说论文。
其实,教材和名著本身都是论文
教材是通行的论文,而所谓名著则是被广泛赞誉和承认并流传下来的论文。

自行探索理论固然值得提倡,但也要了解,自行探索并非总是成功,且在大概率上,其成果及不上前人的遗产。如果一个人能有志向在这种探索之前就承认自己的失败,但明知会失败也自行探索,那么这就是个无名英雄。当然我们也看到太多本版块存在的不是无名英雄,而是夜郎自大的轻狂之徒。他们虽然自行探究了,却把失败和错误当成所谓的卓越。
我们还看到有些人虽然去读名著了,但其实他并没有读懂名著。
其实是否真正读懂名著,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完名著后多读他人对该著作的总结和评论性论文,多从其它名著中寻找本名著的相关论述和评述。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和他人相近。
一般来说,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其内容中的大部分后人是加以补充了,而对其基本意思是有共识的。
我们这里诸如陈才天这样的,其实就是没有读懂名著,其理解和绝大多数人理解都违背。
对于这样的,我建议考虑年龄关系,真的,没有必要了。尽管毅力可嘉,但实属无谓的操心。

我不建议很多人都整天想着经邦济世。我们国家的悲哀就在于,那些在其位者不谋其职,在其职者不思其位。
举例来说,一个环卫工,刷着树干石灰,你问他,你刷这石灰起到什么作用呢?她竟然说:好看呗!!
我们这里很多人只是一个富二代,原本继承家业赚钱泡妞无可厚非,但却自以为能经邦济世跑到这里来发表一些什么高论。弄到后来其实就是个价钱评估的工作内容。

有志于经邦济世,去读点名著。
求取功名及第,多考教材。
希望拿得谈资,多读经济时评,茶余饭后可供夸夸其谈。
女生可多读通俗类作品,免失阴柔可爱之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24 14:46:53
xuguw 发表于 2016-12-24 14:16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分别,确实是一般和特殊的结合。
是的,生产性劳动或非生产性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结合。
这是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上的分类,切勿混淆。

我担心我们这里有能力混淆起来的大有人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