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8-9 09:57:27
sungmoo 发表于 2009-8-8 07:24
wei8qi8 发表于 2009-8-7 15:40 请将您的“关键”痛快地提出来,没必要卖什么关子吧。
给出的那个链接,你不知道去看吗?
芝诺悖论,涉及的是运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对立统一的问题。
你却去谈什么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诚然,连续性与间断性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对解谜芝诺悖论没有帮助,对揭露诡辩主义者的伎俩没有贡献。

如果要谈一下“连续性”与“间断性”,它们同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有关联的。仅从物理学上看,分子中有原子,原子中又有质子、中子、电子,中子和质子中又有夸克;连续的液态水中的热是由分子的绝对运动造成的……。可以说,间断性是绝对的,连续性是相对的,数学上的连续性如果没有表现为间断性的无限逼近运动,连续性是无法想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01:54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09:39 为了表明本人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在主贴中增加了序数效用论(偏好论)与基数序用论在理论上的联系内容。同时,也贴在此处
你只需说明一点:关于“边际报酬如何如何”的说法,是不是偏好论的内容,就可以了。

(不要再混淆视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03:36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09:57 诚然,连续性与间断性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对解谜芝诺悖论没有帮助,对揭露诡辩主义者的伎俩没有贡献
芝诺悖论恰好揭露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你不从两者去分析,反而谈“没有贡献”。

这就是你的辩证法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05:09
wulitou 发表于 2009-8-8 08:00
他不懂“势”这个概念。
不理解实分析与“半序”概念的人,谈效用理论的数学表征至多算民科
110# sungmoo
数学不是经济学,经济学不是数学,如果序数效用论在简单条件下不能很好地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其含义,是很难指望其在复杂条件下说明清楚的,就好象,不要指望一只可爱的小猪长大后整容变成一个成年人一样。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应用范围很广。数学是辅助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很有益的方法,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得更为准确和精确,可以更好地检验结论和前提是否一致或矛盾。但是,必须注意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不能创造任何经济范畴和规律。当数学方法为正确的理论服务时,它可以对经济研究做出贡献;当它为错误的理论进行辩护时,它也可以为错误结论披上貌似科学的外衣。

因此,不能单凭是否使用数学方法来判断经济研究成果的正确性,还要看数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之下。在经济理论与数学方法的关系中,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居于决定性的地位,因为,前者的性质决定了后者的成果是否正确,而后者在确定前者的性质上却无能为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08:49
sungmoo 发表于 2009-8-9 10:01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09:39 为了表明本人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在主贴中增加了序数效用论(偏好论)与基数序用论在理论上的联系内容。同时,也贴在此处
你只需说明一点:关于“边际报酬如何如何”的说法,是不是偏好论的内容,就可以了。
(不要再混淆视听)
我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序数效用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基础,当然应属于序数效用论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08:50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09:57 如果要谈一下“连续性”与“间断性”,它们同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有关联的。仅从物理学上看,分子中有原子,原子中又有质子、中子、电子,中子和质子中又有夸克;连续的液态水中的热是由分子的绝对运动造成的……。可以说,间断性是绝对的,连续性是相对的,数学上的连续性如果没有表现为间断性的无限逼近运动,连续性是无法想像的
不要再欲盖弥彰,给自己要补丁了,这样只会让你的bugs越来越多。

又搞出什么“间断性是绝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09:50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08 我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序数效用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基础,当然应属于序数效用论的内容。
(你自己明确说出这一点就好了)

所以,你在胡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17:25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05 数学不是经济学,经济学不是数学,如果序数效用论在简单条件下不能很好地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其含义,是很难指望其在复杂条件下说明清楚的,就好象,不要指望一只可爱的小猪长大后整容变成一个成年人一样
用不用数学,仅仅是形式上的问题,这里首先是,理论工作者是否想坚持理论的严谨性。

你可以用模糊的概念与混乱的逻辑推出任何你想要的结论,但这不是理论想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18:20
sungmoo 发表于 2009-8-9 10:09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08 我认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序数效用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基础,当然应属于序数效用论的内容。
(你自己明确说出这一点就好了)
所以,你在胡说。
作为版主级的论友,建议在讨论问题时对事不对人,之前我声明了:个人只不过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和一定理论人格化的实例。所以你对我个人的指责我当是针对本人的观点,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不是所有的论友都赞同我的这个声明。

其实你的指点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因为在学术上你很坦诚相待,很感谢!你提出的意见,相信对强化本人的观点是有帮助的,尽管在原则问题上不要指望我会让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19:13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09:57 诚然,连续性与间断性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对解谜芝诺悖论没有帮助,对揭露诡辩主义者的伎俩没有贡献。如果要谈一下“连续性”与“间断性”,它们同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有关联的。仅从物理学上看,分子中有原子,原子中又有质子、中子、电子,中子和质子中又有夸克;连续的液态水中的热是由分子的绝对运动造成的……。可以说,间断性是绝对的,连续性是相对的,数学上的连续性如果没有表现为间断性的无限逼近运动,连续性是无法想像的。
如君此言,君可以把一切对立统一的东西都归为“绝对性”与“相对性”,于是君就对该悖论的认识“有贡献”了。

只可惜,这些都是些大白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21:46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05 因此,不能单凭是否使用数学方法来判断经济研究成果的正确性,还要看数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之下。在经济理论与数学方法的关系中,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居于决定性的地位,因为,前者的性质决定了后者的成果是否正确,而后者在确定前者的性质上却无能为力。
到现在为止,谁也没说用是否使用数学来判断所谓的“正确性”吧?

反倒是,好像有些人看不懂别人的数学工具,然后就说别人“不正确”。

你当然可以评论别人的说法,但前提是,看懂别人在讲什么,而不是用自己的想像代替别人的说法。

(这两个性质不同的issue,楼主还要混淆在一起?目的何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26:25
sungmoo 发表于 2009-8-9 10:19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09:57 诚然,连续性与间断性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对解谜芝诺悖论没有帮助,对揭露诡辩主义者的伎俩没有贡献。如果要谈一下“连续性”与“间断性”,它们同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有关联的。仅从物理学上看,分子中有原子,原子中又有质子、中子、电子,中子和质子中又有夸克;连续的液态水中的热是由分子的绝对运动造成的……。可以说,间断性是绝对的,连续性是相对的,数学上的连续性如果没有表现为间断性的无限逼近运动,连续性是无法想像的。
如君此言,君可以把一切对立统一的东西都归为“绝对性”与“相对性”,于是君就对该悖论的认识“有贡献”了。
只可惜,这些都是些大白话。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绝对性”与“相对性”等价于“一般性”与“个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而任何事物都有“一般性”与“个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对立统一的方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31:14
额 弱弱说一句
我觉得基数效用论的想法是在说 多未必比少好
过犹不及 论证中更多的是一种物品的多次获得的效用变化
例子还是吃包子 吃饱了再继续吃就开始出现负效用
而序数效用论则在说 多肯定比少好 东西都是“goods”
即使我吃饱了 你再给我包子 我也会接受 用作“其他”用途 还是正效用
“其他”其实就是一种替代 但是因为商品没的选择 所以是用途的替代
在商品有的选择的情况下 就会去寻求带来更大效用的其他商品替代

这样也就解决了所谓“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当然,我之前看到,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或者是不存在,准确的说法是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这个我同意这里就补纠缠了)的问题
收入的边际效用 递减是可以递减的 但是不会出现负效用
所以剥夺富人救济穷人不是帕累托改进 用高鸿业课本的说法这也就维护了资产阶级

序数效用论是不是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 这个是不好说的
从计量上来说 定量和定序只不过是反映同一现象的不同的又都科学的方法
定量的同时也就排出了顺序
所以我觉得 一脉相承是肯定的 有渊源也是肯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32:38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26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绝对性”与“相对性”等价于“一般性”与“个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而任何事物都有“一般性”与“个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对立统一的方面。
换了一组词,就对这个问题有贡献了?

你还可以把一切对立统一归为这一组词,然后,就有贡献了?

(同义反复地换字眼,对理论分析有什么意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36:35
sungmoo 发表于 2009-8-9 10:21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05 因此,不能单凭是否使用数学方法来判断经济研究成果的正确性,还要看数学方法的应用是否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之下。在经济理论与数学方法的关系中,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居于决定性的地位,因为,前者的性质决定了后者的成果是否正确,而后者在确定前者的性质上却无能为力。
到现在为止,谁也没说用是否使用数学来判断所谓的“正确性”吧?
反倒是,好像有些人看不懂别人的数学工具,然后就说别人“不正确”。
你当然可以评论别人的说法,但前提是,看懂别人在讲什么,而不是用自己的想像代替别人的说法。
(这两个性质不同的issue,楼主还要混淆在一起?目的何在?)
序数效用论在数学上的复杂化部分原因固然来自于经济学研究的难度,但是我认为最主要、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其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前提。

如果序数效用论在简单条件下不能很好地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其含义,是很难指望其在复杂条件下说明清楚的。请注意:数学工具作为形式逻辑不涉及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38:45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18 作为版主级的论友,建议在讨论问题时对事不对人,之前我声明了:个人只不过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和一定理论人格化的实例。所以你对我个人的指责我当是针对本人的观点,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不是所有的论友都赞同我的这个声明。其实你的指点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因为在学术上你很坦诚相待,很感谢!你提出的意见,相信对强化本人的观点是有帮助的,尽管在原则问题上不要指望我会让步。
如果指出“你在胡说”,你认为是“对人不对事”,我也无语了。

我没有指望你“让什么步”。我只想指出你对理论的误解而已。

如果“拒不认错”,是你的“原则问题”,我也无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39:40
sungmoo 发表于 2009-8-9 10:32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26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绝对性”与“相对性”等价于“一般性”与“个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而任何事物都有“一般性”与“个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对立统一的方面。
换了一组词,就对这个问题有贡献了?
你还可以把一切对立统一归为这一组词,然后,就有贡献了?
(同义反复地换字眼,对理论分析有什么意义吗?)
好吧,对哲学术语的陌生并不是研究经济学者的罪过,但是这真的不是换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40:26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36 序数效用论在数学上的复杂化部分原因固然来自于经济学研究的难度,但是我认为最主要、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其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前提
偏好论大大简化了理论的构建与分析。

(至少还明确说出了理论前提究竟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42:43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39 好吧,对哲学术语的陌生并不是研究经济学者的罪过,但是这真的不是换词。
“陌生”,太可笑了吧?

别忘了,你前面说了一个“等价于”。

你想听,我可以也给你一大堆词与符号。

一个逻辑尚有成堆问题的人去谈“哲学术语”,真是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44:44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39 好吧,对哲学术语的陌生并不是研究经济学者的罪过,但是这真的不是换词。
请这位不陌生的楼主为我等陌生之人解释一下什么叫哲学上的“一般”与“个别”。

(切请不要使用前面使用过的字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46:52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36 如果序数效用论在简单条件下不能很好地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明其含义,是很难指望其在复杂条件下说明清楚的。请注意:数学工具作为形式逻辑不涉及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见到同样的数学工具,不同的人会看出不同的“经济学内容”,有的人也会看不出内容。

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49:25
额 两位论战很激烈呀 呵呵 我先把自己的小想法写在133楼了 现在来仔细看看两位的论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52:00
sungmoo 发表于 2009-8-9 10:38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0:18 作为版主级的论友,建议在讨论问题时对事不对人,之前我声明了:个人只不过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和一定理论人格化的实例。所以你对我个人的指责我当是针对本人的观点,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不是所有的论友都赞同我的这个声明。其实你的指点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因为在学术上你很坦诚相待,很感谢!你提出的意见,相信对强化本人的观点是有帮助的,尽管在原则问题上不要指望我会让步。
如果指出“你在胡说”,你认为是“对人不对事”,我也无语了。
我没有指望你“让什么步”。我只想指出你对理论的误解而已。
如果“拒不认错”,是你的“原则问题”,我也无语了。
请别误解!你所指出的“你在胡说”,我认为是“对事不对人”,只是好心提醒而已,怕其它论友误以为我们在斗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0:59:35
sjashtray 发表于 2009-8-9 10:49
额 两位论战很激烈呀 呵呵 我先把自己的小想法写在133楼了 现在来仔细看看两位的论战
仔细看了,谢谢!很受教。我只是提出个人浅见而已,供大家拍砖指点。此贴因讨论言语过于纠缠,被“猫爪”版主从微经主版上转至此“理论原创”版。原以为是落入冷宫,没想到大家还是很关注,承蒙大家抬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1:20:21
144# wei8qi8 4
序数效用论的公理其实都包含在基数效用论里
只是表述而已 完全性基数满足吧 传递性基数也满足
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非饱和性 也就是说序数效用论里没负数
但除这点外 的确是序数效用论的假设更少
你只需指出两个中哪个更好 而不用管一个比另一个好多少
20
在序数效用论中,每一个论友在当次事件中是可以分辨出哪个更重要的
我们需要还原到原来的事件中 一本经济学书和一坨肥料 在特定时点
我肯定能回答出哪个更重要 不是 “可能也许和不一定”
后面的都没怎么继续看 感觉扯得有点远了


我觉得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最最根本地区别就在于 非饱和性
而不在于效用量能否确定、到底是用量来比较还是用偏好来比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1:50:33
sjashtray 发表于 2009-8-9 11:20
144# wei8qi8 4
序数效用论的公理其实都包含在基数效用论里
只是表述而已 完全性基数满足吧 传递性基数也满足
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非饱和性 也就是说序数效用论里没负数
但除这点外 的确是序数效用论的假设更少
你只需指出两个中哪个更好 而不用管一个比另一个好多少
20
在序数效用论中,每一个论友在当次事件中是可以分辨出哪个更重要的
我们需要还原到原来的事件中 一本经济学书和一坨肥料 在特定时点
我肯定能回答出哪个更重要 不是 “可能也许和不一定”
后面的都没怎么继续看 感觉扯得有点远了

我觉得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最最根本地区别就在于 非饱和性
而不在于效用量能否确定、到底是用量来比较还是用偏好来比较
通俗地理解,“非饱和性”是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多比少好。结合您前面的观点,可以进一步理解:即使多了不少,多得已经令所有者讨厌了,多出的东西还是可以处置,比如:挪作它用。不知基数效用论者所说的“理性人”会不会将多出的东西、产生负效用的东西扔掉,而不挪作它用以追求更多的效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2:20:2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2:27:48
wei8qi8 发表于 2009-8-9 11:50 通俗地理解,“非饱和性”是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多比少好
以前有个帖子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03718&extra=&page=1说过这个问题吧。

这最好表达为“强单调性”。

(局部非饱和性,未必要求“多多益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2:29:57
sjashtray 发表于 2009-8-9 11:20 序数效用论的公理其实都包含在基数效用论里
只是表述而已 完全性基数满足吧 传递性基数也满足
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非饱和性 也就是说序数效用论里没负数
但除这点外 的确是序数效用论的假设更少
你只需指出两个中哪个更好 而不用管一个比另一个好多少
谁说偏好论中不可以使用值域中包含负数的实函数呢?

基数效用对效用的度量尺度的规定,本身就需要非常强的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8-9 12:33:01
sjashtray 发表于 2009-8-9 11:20 我觉得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最最根本地区别就在于 非饱和性
而不在于效用量能否确定、到底是用量来比较还是用偏好来比较
你能先把“偏好”的定义说一下吗?

以前的帖子这样的讨论太多了,我不想重复了。

非要重复的话,就一句:偏好论中,“效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表征偏好的实函数(一旦有,就有无穷多个),人们可以随便给它起上什么名字,都不影响对问题的分析以及问题的实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