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中国制造业如何翻过高成本这一页
http://finance.sina.com.cn/zl/ba ... xzczff3583798.shtml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通过降税减费等降低企业的外部成本,能否真正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依然是个问号。企业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定价权才是问题的关键。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降低企业成本被国务院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国务院为此专门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提出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六大成本的一揽子政策,明确要求努力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六大成本。
毋庸置疑,决策层将降低企业成本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的确是抓住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牛鼻子”。但是,如何降低企业成本,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同的成本内容,需采用不同的思路,遵循不同的逻辑。在降低企业成本中,政府、企业及相关部门因角色不同发挥的作用和空间也各异。
企业成本按照生成的源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自内部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人力成本、经营管理费用(包括财务费用、营销费用)成本等;来自外部的成本包括税费、用能用地、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环境成本等。相应地,企业降低成本的渠道包括两个:一是外部消化,即通过与外部沟通直接压减;二是内部消化,即成本价格化,通过价格来消化。
从国务院所推进的降成本重点看,目前主要是要降低企业的外部成本,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等等,当然也包括与内部人力成本相关的社会保障费用。企业在面对这方面的成本费用时,是被动的、难以依靠自身能力来压减的。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昨日阅读1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共计26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