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实验本身就是逻辑错误
于德浩
2017.1.4
现在,很多所谓的大众实验、统计、调查本身就逻辑混乱,不管其数据是真还是假,其结论一定是荒谬的,这就是“伪科学”。最近,有人测了一下汽车排气管的PM2.5,发现比外面空气中还少,于是乎得出傻帽结论,“汽车尾气比空气要清洁;汽车是空气净化器,不是污染源。”悲哀啊,他都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常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说的太对了,那么你就天天趴在排气管上呼吸净化空气吧。当一辆汽车呼啸而过,你就猛吸一口气,感恩戴德吧。”
很多人逻辑混乱,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分不清。你可以说,空气清洁,必然PM2.5少。但是,谁告诉你,只要PM2.5低,就一定空气清洁?!当年天津大爆炸,气象预报空气指数为良。是个人都知道,那么多化学药品爆炸,一定是重度污染啊。气象局撒谎了吗?没有!
因为,氰化物污染并不在一般正常检测范围之内。
所以,是个人都知道汽车尾气不好闻,光车轮扬起的尘土就唯恐避之不及,还用搞啥“精密仪器检测”?有点常识好不好,不要再挑战白痴的极限!
类似的,“炒菜的油烟含有PM2.5很高,所以禁止炒菜比限行汽车更有利于环保。我们又不能禁止老百姓炒菜做饭,所以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切,不但信口雌黄,还会自圆其说。我告诉你真相,就算你那个仪器检测的数据是真的。可你知道吗,抽油烟机会过滤,烟囱会沉淀,真正排出去的PM2.5就很少了。再者,最最重要的是,炒个菜也就5分钟完事了,释放的总量少啊。可是,马路上的汽车呢,1天24小时的跑,就算每分钟直排的PM2.5少,但是二次污染严重啊。这个总污染释放量比老百姓家炒菜不止多几万倍。
做调查之前,要先梳理一下起码的逻辑,这一点文科生比理科生要无脑的多。几天前,央行出来一个所谓权威统计报告,显示“43.5%的居民对当前的房价表示可接受”。我都懒得去分析这个数据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也屁用没有。中国这么大,各个城市收入水平明显不等,你怎么去抽样?就算“合理抽样”,某个小县城的职工很满意和北京工薪无房族叫苦连天有什么干系吗?你一统计,这两类极端互相抵消,结论是“总体一般满意”。所以,我说,这种所谓的调查统计就是空耗人力物力,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
北京房价高不高,还用你调查啊,是个人都知道房价高的离谱。北京年均工资8万元,80平米的房子报价400万,一个人不吃不喝工作50年才能换一套房,这不明摆着“房价很贵很贵”吗?!你要说,“房价满意不满意”,这得分问谁。你要问手中有房的,那自然是“很满意,或者房价再高点更好。”你要是问没房的,那必然是“不满意,房价越低越好。”为什么央行调查结果是满意者大约一半呢?很显然嘛,问了一半有房的,又问了一半没房的。
只要稍微有点数理逻辑,没必要无脑的去做那么多实验。比如,“人从10楼掉下,会不会摔死?”我告诉你,一定会摔死。这是常识,这是自由落体定律。你真的没必要去做真人实验,“把100个死刑犯从10层楼上挨个推下去,然后统计存活率。”
还真有人去做这种无谓的统计调查,大约1年前我看到一则报道,“权威调查统计显示,绝大多数90后夫妇的结婚年龄是24岁。这说明,新生代年青人更倾向于尽早结婚。”呼呼,我一点都不怀疑你的数据造假。但是,我不用统计,我就知道,所有的现在90后已婚夫妇,他们的结婚年龄一定不超过26岁。因为26年前,他们都还没出生呢,这是常识。再告诉你一个常识,90后的孩子们大都不愿意在30岁以前结婚,因为这是他们自己说的。
魔术师一眨眼的工夫,就把白纸变成了百元大钞,很神奇。白纸是真的,钞票也是真的;但是,白纸变钱肯定是假的。这是常识,台上的魔术师知道,台下的观众也都知道。可是,总有两类人认为“白纸变钱是真的”;一类是骗子,一类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