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与物价的非均衡关系
黄焕金
通货膨胀的本义,通货是指货币,即使货物得到流通的通用货物;而膨胀则指胀大,数量增大,通货膨胀就是指货币数量增大。这是通货膨胀的本义,而一般人从物价上涨的角度来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其实是颠倒了的理解。因为人们首先看到了物价上涨,仍然才去追朔物价上涨的原因,最后仍然追朔到货币数量的根源上。因此,在一般人们的眼里,通货膨胀一定是与物价上涨相联系,没有物价上涨即没有通货膨胀。其实这是不对的。通货膨胀了,并不等于物价一定上涨,只有在一定条件下,通货膨胀才表现为物价上涨,并且,这种物价上涨也并且全面性的物价上涨,因为货币并非平均分配到所有各个经济领域从而引起这些的普遍而同等的价格上涨。那么,什么领域最容易受通货膨胀作用而价格上涨?又什么领域最不容易受通货膨胀作用而价格上涨?那些供给短缺的领域,就是最容易受通货膨胀作用而导致其价格上涨的领域,而那些供给能力充足的领域则相反。比如现在中国就出现房地产领域价格迅速上涨,而一般工业品价格因生产能力充足而处于比较稳定状态。这也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是通货膨胀在导致价格上涨上面的非均衡的表现。有些人认为许多领域仍然存在生产过剩,就否认存在通货膨胀,这是不对的,他们不懂得,通货膨胀对价格的作用并非是均衡的,而是非均衡、非对称的。一定的通货膨胀会使短缺部门价格上涨,如果通货膨胀程度继续增大,则甚至连过剩部门的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决策者往往利用通货膨胀的办法解决过剩问题,把通货膨胀程度一直加大,直至货币的贬值程度大于过剩商品的贬值程度。这种做法的一个弊病在于不问过剩的结构性原因,比如不问过剩商品的品种品质与成本问题。因为品种品质不好会导致人们不愿意购买使用它,同样,成本高导致其价格高,人们也不愿购买它。这两种情况所导致的过剩,是不应该用通货膨胀的办法来解决的,否则就是对落后生产力的庇护,这种庇护将招致落后生产力的更加落后,从而引起落后生产力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恶性循环:落后生产力需要通货膨胀来支持,通货膨胀又招致新一轮落后生产力,从而增强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依赖。这样,货币的纸币形式也就越发越多,而这就是纸币体制的一个“贡献”,即可以制造通货膨胀来促进对过剩商品的消化。货币体制挣脱金本位制,就具有这种作用。但是,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促进过剩商品的消化,实际上是以侵犯货币资产持有人的价值利益(因为他们所持有的货币贬值了)而搞的一个把戏。因此,那些有效供给不足(导致成本过高或者产品效用性能不高)的生产者,实际上是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而侵犯了别人的利益,他们是转嫁了别人的利益至自己身上。因此,人们为防止自己手中的货币因通货膨胀而贬值,开始疯狂地寻找地方避险,而房地产与股市,就是人们认为的避险地方。于是,无论房价是多少,人们都将手中所持有的货币抛掉以换取房子,他们认为这样总比持有货币更保值。这正是我们在当前所看到的情况。
因此,为了挽救那些过剩生产力而大肆发钱,最终损害了货币的本来属性,人们纷纷抛出货币以寻求其它保值方式,就是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