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96 1
2009-07-27
同学新买了一个东芝的笔记本,日本货,被我鄙视了一顿。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突然记起北京之前有过的抵制日货、法货的行动。经济学上其实并不赞同这类行为,因为你选择购买一件产品,对交易双方来说是个双赢(帕累托改进),所以抵制日货等于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搞不好还是“杀敌八千,自损一万”。因而经济学并不同意抵制日货。
但是,我觉得这样分析并不完全说得通。在经济学上,即使有“理性人”的假定,但是遇到利他的好人好事的时候,“理性人”的假定站不住脚了。后来才有人把主观感受纳入了考虑的范畴——即你虽然付出了成本,没得到物质利益,但是得到了精神利益,“理论人”的假定仍旧成立——这说明经济学上承认主观感受的定价
既然如此,一个人抵制日货,仍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分析。比如说,在产品的所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假定下,日本货的价格低(DELL的卖500而东芝的卖400),那理性人(可接受的价格为600)肯定会选择日本货,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最大的消费者剩余(200)。但是,对某一个特定的消费者(讨厌小日本)而言,买了日本货让自己很不舒服,由此带来的主观感受的损失是-300(相当于成本增加了300),这个时候的消费者剩余是-100,那作为理性人,他的选择肯定就是DELL了。因而,我觉得经济学上不提倡抵制日货并不是因为“损人不利已”,对单个人而言,他仍旧是理性的,他只不过把主观感受也定价了而已。
    问题在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并不是一个好衡量的量,尤其是每个人给主观感受的定价都不一样,事情就更难办了——经济学上(似乎转到了道德角度了)不提倡抵制日货只是针对某个人在号召整个群体来抵制而言的,你个人爱抵制你就抵制去吧,反正那是你的理性选择。但是你不能够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你不喜欢小日本,可你不能强求别人也不喜欢。你无法衡量别人对小日本的主观感受到底怎么样,既然其他人选择了购买日货,那这个人也是在考虑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你抵制了,你获得了最大的收益(把主观感受货币化);别人抵制了,却损失了自己的一部分收益,那你凭什么要求别人也这么做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7 16:03:02
觉得个人主观感受其实是可以分很多类的。抵制日货应该属于历史发展中大家一种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作用吧!不过经济学里的理性,一般是从经济理性的角度,从物品使用效用上来说的。研究人的效用的量化,却是不好说,除了产品本身的使用效用外,和个人性格,价值观以及社会背景等都有关系。抵制日货应该是属于那种政治意识和经济贸易的小对抗造成的现象。
  人生活并不只是经济层面的,所以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对经济事务的看法,同时人的自我实现又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你宣扬不要抵制,他怂恿抵制,也是一种自由。不过确实对社会整体发展是不利的,国家应该采取措施缓这种政治意识对经济交流的影响力,使其有联系,但又相对自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