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经系列】(资料汇总帖,附链接,持续添加中)
最近常听人说“特朗普上位,中国迎来战略机遇期”云云。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趁着寒假和春节,赶快来脑补一下中美两个大国最近发生的事情。等到开学后,就可以在同学面前装X啦。
事情得先从美国那边说起。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娱乐界大亨,特朗普的从政经验为零。一个如假包换的政治菜鸟领导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是多么滑稽的一件事情啊。不过,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儿大。顺便提一下,如果你对特朗普为何能赢得民心感兴趣,可以看看这几本书:【畅销书系列】乡巴佬挽歌, 【畅销书系列】The Smartest Places on Earth, 【国际政经系列】本土的陌生人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特朗普将如何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只能从他和他幕僚的言论中寻找答案。所以,“观其行”为时尚早,就先“听其言”吧。网上把特朗普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归纳为“特朗普主义(Trumpnism)”,其实就是“具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它包括:
-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两个基本点:坚持反全球化反自由化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动摇,坚持“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放弃意识形态斗争不动摇。
- 四项基本原则:减税,基础建设,再工业化,增加就业。
特朗普这个政治菜鸟对任何既有的外交政策和原则都要问一个“为什么(Why)”和“为什么不可以(Why Not)?”特朗普表面上可能疯狂,但熟悉他的人称他是“狐狸般的疯狂(crazy like a fox)”,用“非理性”来判断他会造成巨大代价。事实上,从竞选开始,特朗普就曾批评奥巴马ZF在外交和军事上太容易被预测以致处处被动(“this country has to be less predictable”),而他声称他的长处则在于无法被别人预料,这是他做交易时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I play it very loose”,详情请见:华尔街日报:川普30年前写就的竞选宝典《交易的艺术》)。
我们再来看看特朗普所挑选出的涉及对华事务的团队主要成员
Rex Tillerson 国务卿
Tillerson是石油帝国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e的总裁,有着43年的商业经验,也有和各国首领打交道的丰富经验。《私人帝国:埃克森美孚和美国权力》(https://bbs.pinggu.org/thread-3530889-1-1.html)本书剖析的是传奇CEO Lee Raymond (Rex Tillerson的前任)领导下的这个石油公司的权力基础。埃克森美孚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虽非政治体,却有着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讨价还价的资本。它有自己的外交策略,在某些国家它的影响力比美国还大。。。本书作者Steve Coll是普利策奖得主。对华言论 - 蒂勒森称:"我们将向中国传递清楚的信号,第一,停止建岛;第二,不允许中国接近这些岛屿。"
Peter Navarro 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
《卧虎》(https://bbs.pinggu.org/thread-5020469-1-1.html)出版后,许多的美国的政治、军事专家对其一致称赞,认为这本书是对美国最大的战略挑战所做的清晰、全面和冷静的描述。
对华言论 - 他过去曾抨击美国的对华政策失焦,以及中国采取不公平贸易损害美国利益。
Michael Flynn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今年58岁的弗林战功显赫,2012年官至美国国防情报局长。弗林将军在新书《Field of Fight》中(https://bbs.pinggu.org/thread-5085478-1-1.html)少见地讨论了他对中国和朝鲜的看法。虽然着墨不多,但也给出了一些线索,显示他如何看待这两个亚洲国家。
对华言论 - 弗林认为中国和俄罗斯的军力增长会挑战美国传统军力的超强地位,这“两个关键对手”的军力发展美国不能轻视。他也对东海和南海成为亚太地区可能的冲突点表达关注。
Robert E Lighthizer,贸易谈判代表
对华言论 - 莱特希泽提倡加大贸易保护力度,还曾撰文批评中国“操纵贸易”。
Michael Pillsbury 国防部顾问
Pillsbury是特朗普竞选团队亚洲策略顾问,著有:【国际政经系列】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秘密计划 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
好了,美国那边介绍完了。中国这边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就挑重点讲了。
简单来说,按照黄益平的说法,中国目前正处在向下螺旋的“风险性三角”当中,生产率下降导致杠杆上升(债务上升,debt overhang),使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空间都缩小了。作为目前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黄益平的观点还是有些份量的(http://finance.sina.com.cn/zl/ch ... xzkfuh6004642.shtml)。(“风险性三角”的概念由国际清算银行(BIS)首先提出,见[相关阅读])。
黄益平还提到“系统性风险”包含了五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债务风险,资产市场风险,国际收支风险,其它风险。这五大风险紧密相关,互为因果。他承认中国之前的高速增长和ZF兜底掩盖了系统性风险,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他提出了几个建议,比如:产业升级换代,国企改革,金融监管改革。但是这些目标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所以“稳增长”是争取时间的唯一办法,但他也承认那些为保持短期增长稳定的措施和政策,很可能是造成长期增长衰退的根源,因为这些短期措施与预期的可持续的再平衡增长模式背道而驰。大摩首席策略师也有类似看法:大摩首席全球策略师 The Rise and Fall of Nations。
可以这么说,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吹响了 “风险性三角” 向下螺旋的号角。虽然高层随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正确的目标:“五大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中包含人们熟知的“一带一路”和“供给侧改革”等),但实际情况目前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IMF对中国发出警告,因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