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吐牌(手法类)
效果:魔术师连续从口中吐出一叠纸牌。
原理:技巧魔术,需要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把一叠扑克牌放在手心处,稍用力握,使其有一定弧度,手背自然面向观众,让观众看不到手中的牌的同时,手能自然抓紧扑克牌。这时候手背面向观众举起,手指插入嘴中,牌的部分自然进入嘴里,用手向下顺牌,自然会有从口中吐牌的效果。这是常见的搞笑魔术的一种,一定要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表演,且从始至终不能让对方看到你手心里有牌。技巧类魔术都需要勤学苦练,比如硬币魔术,首先要用乒乓球练习夹球和在手指间翻球,如果这都做不好,自然谈不上进一步的学习。
超级预言术(心理类)
效果:让观众在纸上分别写出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魔术师在另一张纸上写上观众将选择的号码,折好后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让观众选择一个数字,魔术师打开纸条,正是观众选的那个数字。
原理:强迫选择法。
秘密在于,魔术师写的永远是6(倒转看就是9)。首先,魔术师让观众写出10以内的单双数,并把写好“预言”的纸折好后放在观众视线内。然后,魔术师问观众选单数还是双数,如果观众选择双数,魔术师就指示其在2、4、6、8、10中选择3个数。观众若选2、4、6,魔术师就说,那我们把8和10去掉。如果观众选择2、4、8,魔术师就说把2、4、8去掉。依此类推,最后留下的数字只有6。单数原理一样,在魔术师的掌控下,你只会留下9。“强迫选择法”的核心就在于,选择数字的权利在观众,但保留还是删去这个数字却得听魔术师的。央视春晚曾经有一年就在电视上与观众互动过此游戏。刘谦表演过的《视网膜扫描》也是利用这种原理。
兔子戏法(手法类)
效果:魔术师拿出一个黑色的帽子,先对观众检查帽子内部,证明什么也没有,然后将帽子盖在他面前的桌上,等再次翻转过来的时候,帽子里多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原理:瞬间藏匿。
这个魔术原理也很简单。第一次给观众看的帽子,确实里面是空的,等魔术师把帽子扣在桌上到再次翻开之前,他必须迅速将早已准备好的、包在黑布里的兔子随手放在帽子里,由于布也是黑色的,且手法很快,因此观众很难察觉。类似这样的魔术也有很多,比如凭空变走手里的丝巾,那是丝巾和衣服有一个隐形皮筋相连,观众看到的丝巾瞬间消失,只不过是丝巾瞬间被皮筋带入袖子里。如今兔子戏法由于变得频繁基本退出了魔术舞台,丝巾消失等类似魔术也都成为魔术师的垫场表演,展示技艺而已。

魔术纸牌 ¥25 比普通纸牌光滑 本版供图/郭皓炜

三杯球 ¥55元 古时“仙人栽豆”的演变

还原饼干 ¥45 咬一口后能瞬间还原
- 行规
规矩都是为了“饭碗”
“对魔术师来说,揭秘无异于自杀,因为这就是他们的饭碗。”中国魔术艺术委员会委员、知名海归魔术师王志伟说,在西方,“不揭秘”的行规是写在《魔术师守则》里的,所有加入魔术师协会的成员都要签字以作承诺。但王志伟也表示,只要不影响魔术师的生计,通过告诉人们一些小魔术的变法来引起观众的兴趣、体会魔术的奥秘是被允许的。此外,不免费传授技艺、不重复表演也是现代魔术行业行规。
相比现代魔术,中国的传统戏法有着更为严格的江湖规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魔术行里的一句老话。广东省杂协主席戴武琦说,“师傅带徒弟都会留一手,也就是最拿手的那个门子里的机关要领,他们是不会交给徒弟的。”早年广州的魔术师余剑,就是因为珍视自己的“变钱”绝活,到死也没留下传人。
- 忠告
“魔术最难的是表演”
有了道具、机关还远远不够。研究魔术已有七八年之久的郭皓炜告诉记者,魔术一般都会利用思维引导和视觉误差两种原理。因为一般人会凭直觉判断眼前的变化,尤其相信自己的眼睛,比如魔术师拿出一个杯子,却没有给观众检查的时候,观众就会想是不是杯子有问题,但其实,这时观众的所有注意力都在杯子上,魔术师就会用思维引导的方式来制造错觉。
同样,虽然精湛的手法是魔术的要领,但魔术师绝不会依赖速度。“怎么表演好才是魔术最难的部分”。郭皓炜说,就像连环魔术虽然历史悠久,基本已经是魔术师淘汰的道具,但如今还是有人表演,他们重新设计机关的节点,再加入自己的表演,效果同样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