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509 发表于 2017-2-6 22:57
“11.同一生产劳动,即生产同一产品的劳动,社会共同劳动比个别单独劳动节省时间。”——————其实,你 ...
需要提起注意的是,主贴的中心议题是社会共同劳动比之个别单独劳动节约时间,不是重点讨论商品价值。既然阁下着眼于帖子中商品价值和价格问题,我就多说几句。
我在主贴开头并没有谈到交换。早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前,人物的劳动就是社会共同劳动了。在商品交换出现之前,就已经是”社会共同劳动比个别单独劳动节省时间“了。这是一条贯穿人物历史的基本规律。
商品交换只是这个规律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殊表现。
商品经济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以不得不承认对方私有权为前提,否则就不会是互相交换而必然是互相抢劫,赤裸裸的无休止的厮杀争抢。
人物之所以高于动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正视私有权并承认私有权,在历史上确立私有制度。从而尽量避免战争,维持和平,走向文明。
维护私有制的基本法则就是劳动产品的平等自由交换,于是就产生了商品的价值概念,对劳动产品实行等价交换。
所以,商品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交换价值。这个交换价值的价值,即商品价值量,经过古典经济学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配第,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等)和马克思的工作,确定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术语不是马克思首先使用的而是西斯蒙第首先使用的。
劳动的价值=市场价格,如果你指的是总量,没有问题。对于同一时点的同一商品来说,也没有问题。但是这是一个高度的理论抽象,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现实上,运动中的同样商品不是在同一时点生产的。对于不同时点生产的个别商品来说,”劳动价值=市场价格“这个公式就不成立了。由于生产时点的不同,同样商品的个别商品的价格会偏离价值。换句话说,现实中商品价格之所以会偏离价值,价格会围绕价值波动,是由于同样商品的生产再生产存在相差造成的。价格偏离价值由生产相差决定,表现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决定。由此,人们就糊里糊涂地根据直观判断,说:价值(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共同劳动历史上的更大进步。这一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出现,使得社会共同劳动比之个别单独劳动更有效的节省时间,特别是大工业的企业化雇佣劳动生产,对于劳动者来说,雇佣劳动,不仅比他个别单独劳动节省时间,而且,即便他拿出一定时间替雇主劳动,他节省的时间还是要高于非雇佣劳动的社会共同劳动。另一方面,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除了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共同劳动生产,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别的方式的生产。对于劳动者来说,他不但无法个别单独从事劳动生产,而且在没有出现新的社会共同劳动生产方式(例如合作或联合的社会共同劳动)的前提下,他还是愿意从事雇佣方式的社会共同劳动的。
在雇佣劳动的社会共同劳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下,劳动价值=商品价格=劳动者的工资+资本家的利润。用斯密的公式就是商品价格=工资+利润+地租。用马克思的公式则是商品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我的观点是:
劳动的价值=劳动者消费的价值+资本家消费的价值+社会价值=消费的价值+积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