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7647 76
2017-02-10
一朋友在德国排名第一的大学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马上要毕业了过年回国写论文,查了很多中文文献。然后对此嗤之以鼻,觉得都是些官样文章假大空,并断言社科类国内有质量的文章不超过5%。
对此我予以反驳,说国内顶级刊物还是一定学术水平的。她觉得都是些国外过时的方法,还不如直接参照应用率查外国文献。我说,比较前沿的题目无论国内国外应用率都不高,需要时间沉淀。她说我指的都是些所谓跟风的热门题目,国内就是这种风气。
后来我说,现在那么多常春藤海龟回国,中国经济学新生代力量正在崛起。她说,她接触了许多中国研究生,留不下的基本都是混不下去的。水平最低的都是些靠国家留学基金委资质来的博士,一般导师都不怎么管,那些博士们也急着毕业回国。外面学术自由,风气好,待遇高。国内科研搞这搞那。她再次强调,国内研究成果95%都是垃圾,5%算还行。即使发到国外刊物的质量也不咋样。
作为一名土鳖,还是看了不少国外文献,觉得确实有差距也不至于这么不堪。感觉国内这几年也有人发顶级刊物了,但自己确实没留过洋没有发言权。
那么,大家觉得,她说的对吗? pic_uc_1486454632159.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2-10 04:50:40
arkluos 发表于 2017-2-10 02:06
一朋友在德国排名第一的大学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马上要毕业了过年回国写论文,查了很多中文文献。然后对此 ...
ignore her. perio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0 05:39:17
哈哈,有意思。下面先从不重要的开始说。

1. 赞楼主
楼主配图很有趣,厉害厉害

2. 关于“德国排名第一的大学”
“德国排名第一的大学”,这个我就好奇到底是那个大学了。据我所知,德国的高等教育资源普遍比较平均,各大学间,尤其是几个顶尖的大学,差距并不太大,我不知道有哪个德国大学可以称为“排名第一”的大学。

3. 关于发言权
当然,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过我觉得因为那位朋友自身也只是硕士生而已,即使不能说她所做的评价一定会有所偏颇,但也难免略显单薄。个人觉得,即使是非常优秀的硕士生(无论国内国外高校),对于经济学学术研究通常也只是刚上道而已。我个人觉得如果要对整个体系做出比较中肯的评价,没有三到五年以上(一个博士培养周期)长期在学术圈(各种前沿文献阅读、研讨会、学术会议)混的经历,很难有能力评价。

4. 关于国内期刊目前的水平
就不说国外顶级期刊了,就说和国外中流水平SSCI期刊相比,国内经济学所谓“核心期刊”的整体质量较低而且是低很多,这个应该没什么争议。具体“断言社科类国内有质量的文章不超过5%”还是百分之几,没什么意义。“国内顶级刊物还是一定学术水平的”,这个嘛,100篇文章里总是能找到几篇还不错的嘛。但是据我观察,国内几个顶级期刊里也常见一些深究起来大有问题的文章,我也很好奇到底审稿人和编辑是怎么让那些文章过关的。到底是故意放水还是真的水平不济?

5. 关于国内期刊未来的水平发展趋势
因为国内当前学术评价体系的方向是向外国优秀期刊看齐,所以必然的,中文经济期刊的水平是肯定低于外国优秀期刊的,理由如下:在英语水平足够的前提下(这个前提并不难满足),如果某青年学者对自己的一篇文章特别满意的话,肯定会首选外国期刊发表,而不会投国内所谓顶级期刊。这就使得国内顶级期刊发表的青年学者的论文,肯定是外文期刊中等水平以下的。这里为什么要强调“青年学者”,因为对于老一辈学者(指大约2000年之前拿到博士学位的学者)来说,确实存在文章水平很高,但是由于外语能力不足、题材太过本土化、对外文发表没有兴趣(没有考核压力)等原因,而只发中文的情况。就我个人感觉,目前看到的中文期刊上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基本都是老一辈学者的作品。年轻的优秀学者都投SSCI去了(个人观点:中低水平SSCI期刊的发表难度并不比中文顶级期刊高——注意这里说的是发表难度,其并不一定与所要求的论文质量成线性正相关。)现在中文顶级期刊上的年轻学者文章,大多是用外国模型、新的计量方法研究中国问题、中国数据的学生习作性质作品。不能说对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没有贡献和创新,但是在纯粹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贡献不高、创新很小。


6. 关于目前国内外经济研究水平的差距
就楼主所说的“还是看了不少国外文献,觉得确实有差距也不至于这么不堪。感觉国内这几年也有人发顶级刊物了”发表下看法,以个人经验举例:至今为止,就我自己读过的(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国际TOP5经济期刊上文章的经验来说,还未见到任何一篇文章是仅仅由中国大陆作者完成(共同作者中没有老外)的。管理类顶级期刊上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在一些Field Top经济期刊上,偶尔能见到全部是由华人作者完成的文章,但是一般至少有一个作者是在西方高校有教职的。

7. 一个说了也白说的建议
如果像AER等期刊一样,国内所谓顶级期刊也强制要求作者发表文章的同时要把原始数据和程序代码公开,几年之内国内经济学研究水平将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据说《中国工业经济》还是什么一个期刊,已经开始做这一点了,强赞。)

以上所说的都是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0 09:42:3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0 10:24:59
典型装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2-10 10:25:42
楼主要是凭别人的一些评价就对研究经济问题产生动摇,那还是不要做学问了。
国内的大环境就是如此,能够踏踏实实看书写点东西,要多鼓励啊。
另外,在德国读经济学有什么资本得瑟的。
那个人真有本事,怎么会留在德国?应该去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接受碾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