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moo 发表于 2009-8-14 17:20 
ruoyan 发表于 2009-8-14 17:09
基数效用理论从效用出发说明偏好,偏好理论从比较关系出发描述效用函数,两者应当能对接。
如果真地能“对接”(仅仅是如果),我们就应该选择假设更少且更清晰的理论。
你认为,哪套理论假设更少呢?
“对接”不是替代,是互补。为什么一定要取舍呢?
“如果”一个理论给予了效用值以可观测的意义,其构成的效用函数中,各个元素(消费束)的比较关系又与偏好理论契合,推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与偏好理论一致,还能解出具体的均衡点的数值,为什么非要非此即彼?相互补充不是一个更丰满的理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