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79 1
2009-08-19
“上半年可做可不做的项目都做了,下半年可做可不做的项目全不做,进入下半年,部分银行信贷投放的大船开始转舵。”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经理用上述一句话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描述了下半年信贷的转变方向。
     伴随着信贷收缩,实体经济回暖,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放贷环境可能会从上半年银行主动找企业转变为下半年企业主动找银行。
     虽然在自身策略转变和规律性调整、监管风险提示及窗口示意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银行开始收缩信贷投放,但据本报记者了解,尚有个别银行下半年仍将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
    信贷收缩是主流   
  上半年信贷的放量增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高,而下半年的信贷导向已开始向“空规模、调结构”转变,如同上半年来势汹汹的信贷狂潮一样,下半年转变的速度同样立竿见影,主角依然是四大国有银行。
     某国有银行吉林省分行的客户经理向本报记者证实,该行现在已开始紧缩信贷投放,放贷规模大幅度下降。下半年全国只有700亿元的新增贷款额度,虽然最后会超过这些,但这个额度已经说明正在大规模缩减信贷。
     交通银行研究部研究员鄂永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7月新增信贷大幅回落,主要是季末“冲时点”因素消失,贷款增速冲高回落,同时,各银行全年目标已完成,商业银行开始主动控制信贷投放节奏。
     数据显示,7月份票据融资减少1982亿元,对公中长期贷款增加3509亿元。银行已倾向于在不扩大甚至减小总体规模的情况下,将到期票据置换成中长期贷款,以调整信贷结构。
     上述股份制银行业务经理也向本报记者指出,相比上半年,下半年的贷款审核更加严格了,原来5000万元的授信需要分行来审批,现在1000万元的授信就需上报分行。
    个别银行成为主力军   
“我们行和其他行的情况不太一样,上半年对公司的放贷政策比较偏紧,为了保证今年的利润能够按指标实现,下半年还得加大放贷力度。”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的对公业务经理向本报记者指出。
     该经理解释道,7月份信贷规模骤减主要受大行收缩规模影响。按规定,银行放给单一客户的量不得超过银行总资本的10%,国有银行的资产总额比股份制银行高很多,所以大银行一旦收缩信贷,在总量上就会引起明显变化。我们还在快速追赶,如果按照上半年的放贷趋势,下半年的利润可能就较难实现了。
    有数据显示,今年5—6月份,股份制银行信贷规模中占比分别为66%和67%,较一季度呈现上升趋势。受上半年四大行“挤压”信贷空间影响,中小银行并没有获得太多“铁公基”项目,收益较高且稳定的项目并不多见。为此,浦发、兴业等银行下半年放贷动力更足。
     据披露,7月份,兴业银行新增贷款200多亿元,位列各大商业银行第一位,浦发则紧随其后。
  议价能力仍较弱   
深圳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经理提到,从深圳市的外贸形势来看,已经比上半年好转许多,大部分公司的环比增长向好,基本摆脱了颓势状态。     然而,从现在的贷款利率水平来看,银行的议价能力尚处弱势,多家银行工作人士均表示,大部分企业所获得的贷款利率是在基准利率水平上向下浮动的。
     “我手头的一家大企业就明确指出,要到基准利率下浮的银行去贷款,大型国有企业现在流动性非常充裕,下半年仍然不缺钱。”一位业务经理向记者表示。
     据记者了解,去年还以基准利率借款的大型国有企业,现在基本都享受到了基准利率下浮的优惠,一些规模较大、与银行关系较好的民营企业也可以拿到下浮的利率,只有那些小规模的企业是按照利率上浮来借款的。
     中投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水祥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利率已有所回升,但银行议价能力仍相对较弱。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披露的非银行金融公司的贷款平均利率环比一季度上升22个基点,其中一般性贷款维持不变,而票据融资利率上升了7个基点。但下浮利率贷款占比则从一季度末的28.39%上升至30.4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8-19 09:18:40
调整信贷结构,缩减信贷量可能是主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