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提出,从M1和M2的货币逆剪刀差趋势看,大量的货币发行出来以后并没有能够迅速地拉动经济,也就是企业没有进行有效投资,M2增速因此没有提高,这些钱一直停留在企业的活期存款账户上,使得M1增速提高,形成了M1和M2的逆剪刀差,也就是形成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
中国的钱去哪儿了?货币为什么都趴在活期账户里不动?
流动性陷阱问题近期成为中国财经界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流动性陷阱”也像瘟疫般在欧美国家间迅速蔓延,这些国家不断投放货币来压低金融资产的回报率,以期将资金注入实体经济,量化宽松(QE)政策、负利率相继而生,然而始终效果有限。
日本作为尝尽“流动性陷阱”之苦的典型例子,自上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灭后,出现长达10年的经济低迷与通缩;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陷入困境,任凭质化及量化宽松(QQE)政策与负利率都未能将其拉出泥沼。
虽然无论在经济现状与改革力度等方面都决定了我国不会重蹈覆辙,但日本多年来对抗“流动性陷阱”的经验与教训仍具有借鉴意义。
被困“流动性陷阱”无法自拔
在上世纪90年代坠入“流动性陷阱”前,日本曾经历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然而由于在资产泡沫产生初期ZF判断失误且宏观政策滞后,导致泡沫最终破灭,日本经济滑向10年之久的低迷与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