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46 2
2005-11-01
■政府要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但不能因此就自认为是经济活动的主角
  ■“经营城市”是政府职能的大错位
  ■在很多情况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调控地方政府
  ■国内外经验表明,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能有效促进资源节约

  诸多数据表明粗放型增长已难以为继
  我国经济和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后26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以来9%以上的GDP高速增长,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已难以为继。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还将减少。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时空分布不均。目前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和79%;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铁、铜、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和1/9。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2004年,原油进口1.2亿吨,铁矿石进口2.08亿吨,已成为资源进口大国。
  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从资源投入与产出来看,2004年我国GDP按现行汇率计算为1.65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的4%略高一点,但消耗了50亿吨以上的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原油、原煤、电力、铁矿石、钢材、铜、水泥的消耗量分别达全世界消耗量的8%、31%、10%、30%、30%、20%和40%。进入新世纪,我国能源消耗系数大于1,表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发展了。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深化改革,靠四方面的改革
  针对上述严峻情况,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城市化模式和消费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除了要实施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以外,主要要靠深化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从经济活动主角转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政府不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政府要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但不能因此就自认为是经济活动的主角,主导经济资源的配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角是企业。“经营城市”是政府职能的大错位。政府不能办企业,这是早就明确了的,怎么能去做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城市呢?2003年以来,主要是地方政府为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和形象工程,大搞开发区和市政建设,个个都要工业立市,铺摊子,上项目,粗放式扩张,引发经济走向过热。在很多情况下,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调控地方政府,因而不得不采取行政手段。政府改革和转换职能已成为今后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
  第二,深化财税改革。目前的财税体制促使各地热衷于粗放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因为这样GDP增速快,财税收入高,而对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够重视。今后需考虑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降低间接税的比重;提高与完善资源开采补偿费;降低或取消高耗能产品和资源类产品出口退税;建立与事权相适应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体制;把城市土地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财政资金不再投资于一般竞争性产业,而要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尽快开征燃油税;稳步推行物业税等等。
  第三,深化价格改革,重点是使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之所以难以转变,是因为我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和资源性产品价格长期受国家管制,严重偏低。资源的价格低,地价低,水价低,能源包括电价低。
  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节约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当前物价涨幅低,正是我们逐步调整水价、油价、电价等的大好时机。国内外经验表明,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能有效促进资源节约。
  第四,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干部政绩不能只看GDP(和绿色GDP)增速,更要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保、生态保护、医疗卫生以及社会秩序、信用、法治环境的改善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1 17:43:00

支持节约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

不管如何,我国甚至全球的不可再生资源总是有限的。有资料表明,我国照明用电在总能源消耗中占40%左右。我在2001年的论文中作过相关论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 01:21:00
没什么新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