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娃 发表于 2009-9-1 11:00 
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我得出的结论是:1、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是增加的;2、需求增加的幅度和供给增加的幅度相等时,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数量增加;3、需求增加的幅度小于供给增加的幅度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时,结论是:1、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时减少;2、需求减少的幅度等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数量减少;3、需求减少的幅度小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通常的概念不经济。楼主的表达似乎也欠明确。例如说,所谓“需求增加”是指特定某个买主的需求增加吗,还是说,这是指买主数量增加了?还是某些买主的需求增加了?
我们可以假定:供给就是各卖主提供的货物,需求就是各买主提供的货币,由此形成2个数列:
卖主1的货物数量,卖主2的货物数量。。。。。。。
买主1的货币数量,买主2的货币数量。。。。。。。
在这样的定义下,我们来看需求增加,则需求增加有2个方面,一个是买主的数量扩大了-----并且,显然,他们也持有一些货币待购。另一个,是其中一些买主提供的货币增加了,例如某人原来是1000元,现在是3000元。由此,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会有多种可能。
当供给、需求都有变动的情况下,可能性更多。
无论供给、需求分别如何变动,都是同样类型的统一的图形: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522139-1-1.html
上面的曲线,对应若干买主,及其分别的最高购买力。
上面的横坐标上,标明卖方提供的货物总量-----------由买方中出价高者获得,同时分布着买方所想要购买的总货物量---------它大于卖方货物数量。亦即这是供不应求情况下的供求关系模型。供不应求,可以看成是常规。
由上面类型的图形,可以得出经过变动后具体数值下的供求关系,所对应的均衡价位。按上图的举例来说,它的供给是上图中的黑矩形,它的买方需求量是整个横坐标,表明供不应求。它的需求是图中从高到低的曲线,它的供求决定下的均衡价位在黑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