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11 0
2009-08-31
积极看待“山寨明星” 蹿红现象    作者:艾君    发表日期:2009-8-29 11:57:17   来源:中思网
○从“山寨周杰伦”也好,“山寨刘翔”也罢,宣传中既没有盗用真正明星的演出片段,更没有使用这些大牌明星们的名字,只是让你去感觉到像某某某,但像并非是。这种标准的“山寨”行为,没有盗版侵权可言,实在是谈不上违法行为。本着发展的眼光,我们不应该去贬低或者诋毁。
○“山寨明星”代言产品,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民族企业的振兴、发展、提高形象是一件有利于民族大业的好事情。明星、社会应该给以宽容和支持。对于被模仿的明星而言也可以通过公众对“山寨明星”的联想,重温了自己的形象,扩大了自己知名度的再次打造,同时也会为自己赢得名流企业的市场打下了基础,也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情。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懂得明星只是个知名度的宣传工具,并非是产品质量的代言人的道理。就不会陷入以明星代言产品形象宣传而确信产品质量的购买误区。这样,对于“山寨明星”广告宣传的效果,也就不会造成购买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的误解。
○“山寨明星”的出现和流行,社会上更多地要采取包容、宽容和理解之心,让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发挥好其应有宣传作用。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这种文化和模式不是低俗的文化,而是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只有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的文化才会引起世界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的重视和借鉴。当然,进步性与劣根性是相对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或者发展思维相比较而言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山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产业模式和形式, 成为我国发挥民间智慧和创造力,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市场流通、促进消费的一种动力。
给“山寨明星”一片飞翔的蓝天
积极看待“山寨明星” 蹿红现象
——艾君针对“山寨明星”相关问题答《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问

《追影》上映后,引发社会对“山寨明星”浓厚兴趣,之后一段“四大天王”合唱的《我们还有当年情》在网络上的迅速蹿红,也使“山寨明星”成为了娱乐界一大奇异的现象。由此而引发的“文化山寨品”也备受社会关注。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欲推出一个关于“山寨明星”的选题,2009年8月17日,记者郭肖杰、武林丽采访了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针对“山寨明星”的表象以及深层次的问题八答记者问。
以下是访谈内容:

艾君:山寨明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
一答:山寨明星它也是一种产品,只不过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是由某个组织或者群体根据市场的需要而精心打造出来为某种利益服务而推向市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没有组织或者群体的精心策划打造、不为一定的目的、不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或者去赢得公众欣赏,就不会存在“山寨明星”。所以,山寨明星是山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山寨产品的组成部分。
表象看,山寨明星是一种娱乐形式,本身没有反映出商业价值,但山寨明星的“制造商”[节目的策划者、组织者]却是带有商业目的,并含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通过打造出自己的山寨明星以吸引消费者、大众的眼球,创造出特殊的商业价值。

记者:请您简单解释一下何谓山寨?何谓山寨产品?何谓山寨文化?何谓山寨明星呢?

艾君:我们要谈“山寨明星”问题,首先要先了解一下何谓山寨?何谓山寨产品?何谓山寨文化?只有把这几个概念了解清楚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山寨明星”、山寨明星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问题。
对于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概念以及在我国形成的社会原因,社会上的看法各异。当我的“山寨观”提出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逐步在趋向统一性。
我的山寨观,首次将山寨现象理解为市场经济培育期的必然现象,将民间俗称的“山寨文化”界定为一种民间的智慧和创新,将“山寨模式”界定为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山寨现象界定为为一种“山寨产业”。包括了“山寨的几个基本概念界定、山寨文化现象的起源追溯、山寨现象在广东热起来的原因、山寨现象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山寨现象的时代积极意义、客观求实看待山寨现象”几部分。
我的观点,社会上对山寨的认识走入一些误区。在对待“山寨”概念问题,社会上将“山寨”原义理解成是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势力范围而导致的与“黑工厂”、“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而我的观点,山寨就是山里的村庄的意思,指的是具有弱小、隐蔽、容易被社会忽视的特点。这从根本上区分开了人们将山寨误解成霸道的匪性。
在山寨产品问题上,我向来不赞成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归为山寨。山寨之所以成为产品也是由商标品牌的,只不过它并非名牌产品。所以,我对山寨产品的定义就是,山寨产品实际上是处在市场培育期的发展中国家,由一些有智慧头脑型的民间人士,为满足那些受消费能力限制、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品的群体对某种欣赏的产品(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或者因为市场存在着的一种固有的产品因为长久没有创新和换代,而通过“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品牌产品(但不是名牌产品)。
当山寨产品从策划、创意到加工制造,以及推向市场过程中,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社会上引起争议自然形成了一种被社会广泛关注,或者褒贬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山寨文化。
当我们明白了这几个基本的概念后,我们对“山寨明星”以及它的基本表现形式也就会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概念的界定。
那么,何谓山寨明星呢?
从一定意义上讲,山寨明星它也是一种产品,只不过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是由某个组织或者群体根据市场的需要而精心打造出来为某种利益服务而推向市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没有组织或者群体的精心策划打造、不为一定的目的、不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或者去赢得公众欣赏,就不会存在“山寨明星”。所以,山寨明星是山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山寨产品的组成部分。
表象看,山寨明星是一种娱乐形式,本身没有反映出商业价值,但山寨明星的“制造商”[节目的策划者、组织者]却是带有商业目的,并含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通过打造出自己的山寨明星以吸引消费者、大众的眼球,创造出特殊的商业价值。
由此可见,山寨明星是指那些由某个组织或者群体因为某种市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策划、塑造,利用模仿社会上已有的名人、明星等手段,策划打造出来具有一定社会认可度的某名人的替身、模仿秀、特型演员,或者模仿某名人、明星为某种商业需求作为形象代言者。
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声像者”、“貌像者”和“声音、外貌兼备者”三部分。
从表现内容上可分为:表演作品中的特型演员、模仿秀、替身以及商业形象代言人。等等。


艾君:“山寨明星”是催生出来的文化现象

二答:山寨明星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这种现象实际早就存在,以往的表演作品中的特型演员、模仿秀、替身以及商业形象代言人等等“明星”现象,实际都带有今天所讲的“山寨”的痕迹。只是那时不叫“山寨”罢了,而是采用了各自的具体叫法。而真正将其叫为“山寨明星”,这是“山寨产品”并广为人知、山寨文化被社会广泛关注而导致出现的“山寨明星”在网上的迅速蹿红。例如,近年来,被媒体广泛关注的模仿“周杰伦”、“刘翔”做广告等山寨现象都属于“山寨明星”现象。
所以,“山寨明星”实际上是伴随着“山寨产品”广为人知,山寨文化被社会广泛关注而诞生并催生出来的“山寨文化”现象。

记者:“山寨明星”是如何兴起的?出现“山寨明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艾君:刚才我简要介绍了一下对山寨、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几个概念的认识,以及我们如何更好地、准确地把握和了解“山寨明星”问题。
当我们熟悉了这几个概念后,要谈“山寨明星”的兴起原因就会更加客观、更加全面地解剖它出现的社会原因。
应该说,我关注“山寨”这种现象有近20年了。也许有人要问,不是说山寨才是近几年的事情吗?为何你会关注近20年了?
这个问题,我在有关文章以及接受采访中都强调过,“山寨”这种现象在我国形成市场文化现象的确有近20年了。只是那个时候人们将这种“复制、模仿、学习、借鉴和创新改良”的方法推向市场的一种“快速、满足平民、适销对路、具有多功能性低价位”的产品方式还没有叫它为“山寨产品”,这种科技经济发展的模式也没有受到社会的异议、关注。也就是说像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日用小商品”、“白沟皮货”、“中关村科技产品”等制造加工现象没有人去关注它的性质、工艺制造过程,以及产品组件等等。所以现在许多专家、学者将“山寨”源于归为广东,我还是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将这种模式和现象给冠以“山寨”这个名词可以说起源于广东,但本质上的山寨产业模式、山寨产品、山寨兴起并非就是单一起源于广东。
“山寨现象”出现和产生的背景是与改革开放大背景相关联的。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走“科教兴国之路”,提倡“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走多种经营之路”,“搞活城乡贸易”,倡导“科技攻关热”,培养“科技能手”、“致富状元”等大政方略。这为“山寨主”的产生和“山寨产品”发展提供了环境。
随着国门敞开,国际旅游和交流的增多,一些产品的进口,以及非法走私品的钻孔而入,中国人看到了许多梦里都没有见到过的产品,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品无论式样和功能都让人眼馋,但价格太贵只能望而生畏。那时,我们经常听到“外国的月亮也是圆的”这句话。实际上说明那时的中国的确太落后了,觉得发达国家的一切都很新鲜。国人需自强。“向科技进军”、“向现代化进军”,“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是那个时期最响亮的口号。不懂?没见过?就要谦虚向别人学习、向别人看齐。然而,许多高科技产品价格太高,技术转让费也昂贵。可那时的中国国力太弱,钱太少了,卖不起。难道这是理由?如何办?只有自力更生。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那个年代多少有志者,包括民间科技能手,为国家补上了科技不足、资金不足这一难题。采取的方式,就是研究、仿制、改良和创新。他们为中国的民间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八十年代,尤为典型的“山寨”大本营就是“温州的日用小商品”、“河北白沟的皮制品”、“青岛即墨路小商品”等,以廉价、实用、时尚著称,实际多为仿制品和复制品,但迎合了当时老百姓口袋还没有鼓起来的生活所需,为我国的商品流通和发展开了先河。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大多数高科技、民营科技都有目前所讲的“山寨”痕迹。过去的电脑的组装、电视机的组装、铅字打印机等,其本身就是最大的“山寨产品”。实际上。至今许多大型有自己品牌的电脑厂家还有“山寨”痕迹。为何?你想过吗?电脑的脑子这个最核心的部分“cpu”都不是自己本厂生产的就无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可言。
那么,为何“山寨现象”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后的今天,却在广东被炒作起来了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it业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势的产业有关。近几年,我国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it业发展迅猛,也备受国人青睐,由此而引发的it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大量涌现。据悉,近几年我国各种教育渠道培养的it业的大学毕业生有上千万。正规、大型、知名的it企业就业岗位的不足,使大部分it人才无法进入大型的知名的it企业工作。就业的压力,使他们只有走自己的路,自主发展创新之路。因为受发展资金的不足和科研条件的限制,只能走短平快、加工、模仿和改良发展的轨道。而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主创业的优势,许多“it山寨王”靠这种方式发了财,赚到了钱,全国it人才大量涌入也就成为正常。
这些“it山寨王”是很有思维也很有经营头脑的人才。他们最了解市场的需求,也最懂得这个行业发展的特点。针对眼下合资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因品牌效应价格高、产品更新慢,难以满足普通百姓需求的情况下,“it山寨王”自然会瞄准这一市场的潜力,迅速加工、模仿和改良自己的低价位的平民产品投放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