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竞争市场上,如果发生了一起全国性的工人大罢工,迫使政府提高了工人的最低工资,这并不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当然资本家的利润减少了。因为,在技术没发生进步的情况下,产品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使价格一时上升,随后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也会降低;况且,单个资本家也无法影响产品价格,资本家联盟更是不着边际的想法。当然,在长期,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在普遍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自己产品的价值以获取超额利润,这同时还会对工资造成压力。
可在垄断市场上,姑且不论全国性罢工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发生了,由于不必担忧价格提升会缩小自己的市场份额,提高价格决定的做出并不困难。(即使是寡头垄断,面对全国性的大罢工,寡头之间的秘密协定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社会范围的通货膨胀的源头应在生活必需品生产、销售等领域的垄断的普遍化,以及过剩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投机行为。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常常把滞胀情况下的供给不足,归结为政府的过多限制和工会的贪婪,但他们恰恰忘了,垄断资本家从来是依靠控制生产来掠夺其他资本家的利润、资本和压低工人工资的。并且,大规模的工会是生产垄断的结果,所以,那种理论上的强硬的工会和软弱的资本家的对比,乃至接下来的那些分析,即使理论上也不可能、不值得进行的。
生产集中是好事,但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结合在一起,就成了祸害。
——每一个经济学教材在分析经济周期时,总会提到在经济涨潮期工人购买力上升导致必需品价格上升。但一个经济周期至少有几年,企业完全能够调整产量,满足工人有限的需求增长。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垄断和投机,是它阻碍了生活必需品价格向价值的回落,哄抬了物价;在原材料供应上也如此。如果最终产品的提供者是弱小的小资本家,无非是其利润被掠夺,平均利润率转化为级差利润率,价格还不至于迅速上升;但如果后者也是强硬的垄断者,唯一的结果只能是提升价格,把压力推向消费者,于是全面的通货膨胀产生了。凯恩斯主义不应该是滞胀的替罪羊,因为它和滞胀一样,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衍生物而已。(正如经济周期中的价格波动和货币数量变化,二者都只是经济周期的衍生物,两者之间并没有所谓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