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364 1
2009-09-06
在称呼金融为“巫术”之前,我们需要首先认可金融机制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金融机制之所以存在,其根本是人类社会试图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可以有效引导资本的流动,从低效的部门流动到高效的部门,从夕阳化的经济部门流动到高增长潜力的部门,从碌碌无为的人的手中流动到杰出的企业家手中……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解读是从整体经济运行的角度出发的。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从将资金交给金融机构运作的个人的角度来看,不难理解,个人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金融操作,实现保持财富的保值和增值。而能够有效的帮助客户实现保值、增值,也就成了整个金融机构能够在经济社会中存活、发展壮大、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至于整个金融体制所辅助实现的对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则是私利的个体和组织在逐利的过程中,被如亚当·斯密所描述的无形的手“操纵”着的结果。无论如何,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如同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存在失灵一般,金融体系的运作也会存在失灵和低效。特别是当逐利的资本过分放大保值、增值的目的,不加控制地逐利的时候,就极易过分脱离实体经济,追逐不断高涨的资产价格。

此时的资本市场,是实在的赌博游戏,其所能够实现的、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有限的,也就是金融体系失灵了。这是金融“巫术”之一。

此处有一个纯属个人的观点,即如果一国的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过高,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也就是金融“巫术”之二。此时,我们需要把金融作为经济体的一个普通服务性行业。现实中,我们会发现,金融服务部门在某些欧美国家所创造的GDP是巨大的,比如美国(8%),英国(9.4%)。而这本身是具有危险性的,尽管我不能给出一个数值来说明什么比重算是过大。而且我认为,这也应该是原文作者更倾向于表达的意思。

金融产业作为GDP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创造了巨额的利润,而这些利润被分配给了极少数的人。我们知道,金融服务部门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无数胸怀宏志的顶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削尖了脑袋才能拿到一张通行证。而最后有幸能进入金融服务部门的佼佼者们,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为光彩照人的人群。他们数量不大,但是却掌握着巨额的资产,利润丰厚且只在小群体中分配。且不论这种分配是不是公平(或许依照金融部门所能创造的价值,以及那帮金融天才的卖命工作,他们算得上物有所值),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这种分配是不彻底的,而分配的不彻底,会以损害内需的方式侵蚀一个经济体内部的增长动力。

打个比方就会看出这种分配不均的程度。比方说,像耐克这样优秀的轻资产运营的体育用品公司,每年也是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而这些财富是以非常分散的方式分布在整个产业链上,从OEM制造商,到物流厂商,从广告公司,到超市体系,财富一点一滴的分配,最后剩下的,留存在耐克公司内部,而这些利润又会按照持股比例分配给众多的股东。而金融产业则不同,没有这么多中间的财富分配环节,因而利润也会大量的集聚在少数人手中。

另外,这些年来,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不断创新,有时候看上去,这些创新不像是能为整个经济体做出多大的贡献,却构造了一个以一搏十的赌博,这种赌博内在的投机性、波动性以及纯粹的逐利性,会不断的积累和放大其本身运行的风险,并最终影响金融服务部门正常发挥其应该发挥的资源配置作用。

因而可以说,金融服务占比重越大的经济体,其内在的脆弱性就越发明显。并且,在资本市场繁荣中,普通民众往往分配不到多少利润,由此,一旦碰上由金融震荡带来的萧条,他们将为此背负沉重的代价。这就是金融“巫术”之二。

而在中国,还有金融“巫术”之三。那就是资本市场的繁荣,挤占了可用于投入到实体经济中的资金。这时候的资本市场,已经不是一个资源配置器了,而是一个大型的、合法的赌博厂。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出口的民营企业家,不知有多少直接转向了资本市场。

我们需要谨记的一点是,资本市场在完成了资源配置这一基本功能之后,过度的操作,是不创造任何财富的,仅仅是财富的转移而已。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834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9-7 11:44:40
工程技术,金融巫术....大家似乎都是这么叫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