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的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物价上涨率居高不下,有的
房地产商为了显示自己的物业会升值,甚至打出了跑赢CPI的
广告,由此可见07下半年以来物价的上涨对于人们心理的冲击,在这次物价上涨中,以农产品为基础产品的价格上涨带来了社会大部分民生产品的价格上涨,作为普通百姓,期盼着政府能将物价降下来,而作为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甚至是不同于
市场调控手段的直接的行政命令,如,在某某日期后,某种产品不准涨价,以求物价的平稳,即便如此,08年一月份的CPI指数仍居高不下,这时,我们看到了物价调节与控制的难度。那么当今物价上涨的真实推动是什么呢?
中国有个春节,这对于做市场研究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市场调查机会,尤其是对于大众产品来说,就更是一年一遇的机会。平时做市调的时候市调对象都是抽样选取的,所抽出来的人员在被调查时的心情如何?是不是刚刚吵了架还是刚刚中了大奖,作为调查人员并不知道,但是被调查人员的前期心理状态是会影响调查结果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手之所以是手,只有当它长在人的身上,能活动,能弯曲的时候才是手,一旦离开了人的身体,所谓的手就不能称之为手。
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我们发现,春节的时候都是发现民情的最好时机。
同样,08年的春节照例来到农村,同农民老哥们聊聊天,拉拉家常,这样的调查比其它什么形式的调查来得都更深入对象的心理,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农村人们心理的变化和思维原则是在由慢到快的发生着变化,对比中国经济的现实在,使我们深深的感到这些发自于农村老哥们思维原则的变化才是中国农村甚至是整个中国未来发展的真正驱动。
春节过后,随着国家一月份CPI指数的公布,我们又开始了对于物价上涨的思考,由于这次民生产品的价格是以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为领先的,我们自然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回顾从06的以来,每年春节对于农村的市场调查结果,我们突然发现了物价上涨的背后推手。
从05年开始,中央政府出台了多项取消农民负担的宏观政策,到最后是干脆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也取消了,这一政策带给中国农民的不简单的是没有了负担这样一件事,它带给中国农民的是心理上冲击,原来种地可以不交钱!农民是用惊喜来接纳这一政策的,紧接着是全民基础教育义务制的实施,这时家中的小学生、初中生上学不花钱了,紧接着国家对于中等技术教育的大力投入,尤其是按招生人数的国家划拨,使得中等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本人所需费用大为减少,这样初中毕业上技校也不用花大钱了,而中技毕业就要以挣钱了,这样,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找到工作,对于一个家庭的硬性费用要求骤然减少。花不了多少钱,一个农村孩子的出路就解决了,这让大多数农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农民们有了一个相对轻松的生活心态,这一点在06年的春节农村考察中表现的非常充分。
对于相当部分的农民来说,06年春节中的谈话内容,是一个同以前春节谈话内容在性质上有质变的谈话,05年及以前,农民说的最多的是家庭开支的分配,以及在原有劳作方式下的更勤奋,以求有些比上一年宽裕一些的平衡的家中开支。而06年的春节,绝大多数的谈话内容是中央政府取消了农业税后对于家庭支出的影响,用大部分农民的话来说,就是06年的日子要过的宽松了。
紧接着,06年农村孩子的上学不要交学费了,有的地方连书本费也免了,所以07的春节中,大部分农民所说的是家里需要紧钱的地方没有了,什么是紧钱呢,对于农民来说,生病和孩子上学所需要的费用,就是紧钱。对于大部分中国农民来说,生病是不可预测的,这样,孩子上学的钱就成了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中的紧钱。中央政府义务制教育的实施,确实让中国农民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们从每一个谈话对象身上所感受到的那种轻松是以前中国农民身上从未有过的。
随着07年的过去,08年的春节如约而至,我们又到了农村,如果说05年及以前的春节,我们看到的农民是对于勤奋的准备,06年的春节是高兴,07年的春节是轻松的话,08年的春节,我们看到的是大部分农民所表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自信。更让我们惊奇的是他们在这个春节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大部分农民开始试图用宏观意义上的投入产出比来规划自己的行为,而且这种思维方式成为大家共同的思维方式。
08年的春节,有三个种粮户告诉我,除了国家征粮外,其余大部分的粮食都存在自家的库房内,而这同以前是不一样的,以前的种粮户是粮食收割完成后大部分都
销售了,而现在他们存在库房里,问他们为什么,一致的回答是要等一个好价钱,虽然这些人都不是种粮大户,但采取这种行动的人很多,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回答也很简单:“我又不等钱用,着什么急嘛,夏粮冬卖肯定涨,秋粮春卖肯定涨,到时候多卖三百是三百,多卖二百是二百,总是自己的,谁会凭白无故给你几百元钱?我只是多放百多天,就白来了几百元,为什么不干?”
我们同时也谈了几个养猪户,这几个养猪户都对自己的出栏价做了规定,如果低了卖不出去就不养也不卖了,其中典型的一个农民老哥是这样算帐的:现在城里一斤猪肉都卖到了十四五块,你再算算现在粮食的价钱,你再算算自己又起早又摸黑还担惊受怕怕猪生病,不光是我,家里这几个人那个不是这样,有时候还要求亲戚朋友帮忙,除去成本我这里一个人这么大的劳动一个月不值8000元?我那小弟中技毕业进了电力系统,现在一个月就要赚5、6千,看看他干的活,我觉得我赚8000都赚少了,要是这样做下去,你说我那猪要这个出栏价高吗?人得有良心吧,就算我们是凭起五更睡半夜,下苦力吃饭的,但我不卖总算行了吧。我还给你说,粮食现在涨成这个价,我还就不信猪肉一时半时就下去一大截,但要涨起来那就会是涨一大截的,咱们就看看去年到今年的肉价,你还看不出来吗?”
使我们感到震惊的不是农民的惜售,而是这次谈话中农民的思维方式的变化,过去谁家有个人在干公职,赚钱多少是没有人去关注的,大家都知道那是公家人,没有办法,但是现在变了,现在敢于去比了,而且还要超过这些公家人,那么为什么以前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而现在变了呢?
农民自己给了我们答案:这些猪要是卖不掉,我就自己吃,一天吃一头,农业税免了,小孩上学现在不花钱了,我那个熊儿子看样子上不了什么大学,也好,那就不要咱花钱了,上个中技,现在上中技不花钱还包分配,比大学生都好,你说过去该花钱的地方现在都不用花了,咱还怕个逑!反正我养这几十头猪,借的账早都还清了,怕啥?
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央在经济上解决了农民的负担之后,农民开始追求与公家人在收入上的平等,过去孩子要钱要上学,农业税政府等着要你交,这些钱都是按时要出不能拖的,孩子上学要钱你不能说等两天,农业税要交你不能说你不交,而现在,农民所需的紧钱越来越少,这样,农民所要求的自由度就越来越大,因而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追求同公家人在收入上的平等。
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就从一体经济变成了二元经济,二元经济已经走过了将近六十年的时间,而这六十年中,尽管中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风风雨雨的吹打,但是二元经济本身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考验,农村是农村,城市是城市,不仅是在经济活动的区域上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在人们对于经济活动的心理准备上也是如此。两种不同的经济基础,两种不同的心理准备,这为
管理者管理难度的降低提供了绝好的基矗中国改革开放中有一段时间,当农村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农村调查结果反而是大部分百姓的叹气:外头没人,在村里也没权力,钱也没钱,包地也包不到好地。虽然总体上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好了,但他们缺钱的心理压力并没有解除,吃得好是现在小麦产量高了,穿得暖是现在衣服耐穿,但缺少现金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增大了,因为过去是大家都没有钱,所有大家的孩子都可以上学,而现在只有少部分人有钱时,由于我家没钱,结果是我家孩子上不了学了,强烈的对比出现,加强了大多数人的心理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先富起来的农民们带着一帮农村人开始行走天下,打工和包工开始在城市出现,他们离开了农村,农村经济又处于平静之中,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仍然处于资金流紧缺阶段。而这次不一样了,随着中央政府的针对全体每一个农民收益均等的各项政策的出台,中国农民从现金流极度困乏的经济体系下苏醒了过来,过去的二元经济中其中的一元是不活动的,机械的而且是手工机械的,但是由于目前资金流缺乏的情况大为缓解,农村经济从手工机械开始准备汇入城市工业经济之中,这时,管理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价格的居高不下,行政命令的失效,其实都是中国经济从二元经济
走向混和经济时所带来的一种阵痛。阵痛过后就是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升级,从二元经济走向一体经济,农民们已经有了这种心理要求,因而价格比较的基础就不一样了,过去猪的售价常常同给孩子交学费、买煤、给老婆买件衣服这样紧约束有关,而今天猪的售价同
市场售价、粮价和城市人员在农村的代表的收入相关,前一个是生存经济,而后一个是市场经济,在这种条件下,国民经济想不升级都困难。
关于中央政府惠及农民的政策所产生的连锁效果,我们原来设想的逻辑链是:中央免税并增加补贴给农民→农民负担减轻→对农产品价格的要求就会降下来→整个农产品价格会下降→价值又流回到城市经济→城市经济中的税收会增加→中央财政收入会提高→中央继续对农民的免税政策和增加补贴→农民收入真正的提高→农民会以技术驱动与集约化来扩大生产→集约者向失地农民交地租类的费用形成失地农民常规性的经济收入(农业税从交给国家转向交给供地农民)→政府的农民全民补贴变成城市低保类的失地农民的经济补贴→坚实的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融为一体,以此行成循环,通过这样一个循环,二元经济升级到了一体经济,这样既惠及了农民,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而现实的逻辑链条是:中央免税并增加补贴给农民→农民负担减轻→农民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并瞄准了城市→
销售决策比较的基础变了→开始和城市比较→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以农产品为基础的工业品开始涨价→中央送给农民的利益被拿回→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整个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民经济CPI指数的高居不下→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税收增长吃力→对农民的补贴会降低或减少,导致农民实际收入下降,二元经济向一体经济运行的冲动被扼杀,农村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城市去打工,原有的农村经济变成农村依俯着城市的生活,当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粮食变成了问题,进口成为主要选择,农村会成为单纯的老人与小孩的存身之所,中青壮年全部在城市,随着这些新一代农民工在城市的成长,农民工的个人思维越来越和城市人的思维一致,进而与城市人群会逐步融合,随着户籍制度的松动,这些融入城市的农民成为新市民,农村土地会大规模抛荒,农村会彻底空壳化。国民经济的基础将面临考验。
面对整个中国经济突如其来的结构性升级要求,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只有我们从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升级的角度来认识这一轮的价格上涨时,我们才有可能更接近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