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P>
<P >人类的生存包含两个方面,即生产和分配。</P>
<P >生产和分配都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独立概念,任何生产必然包含分配的因素,生产的成果首先自己要用,但又不能全部为自己所用,否则就是动物社会而不是人类社会,任何分配必然包含生产的因素,任何人都不能对真空进行分配。</P>
<P >生产是第一位的,是主要的方面;分配是第二位的,是附属的方面。</P>
<P >生产是辛苦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劳而无获的,需长期反复失败方可成功,但生产所获分配是天经地义的;分配是轻松的,简单的,立刻必有所得的,但不能对生产实施影响的人有时也没有分配的资格,因而试图用非正当方式获得分配。</P>
<P >当一个社会制度将分配放在第一的位置时,占据分配地位的人将拥有第一位的权利,从而使得分配可以不经过劳动者的许可进行,从而使得人类绕过生产获得分配的不劳而获的天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得贪污、腐败、做官奴、欺骗、抢劫、盗窃、投机等分配形式获得肥沃的土壤并最终连生产者的分配权利都要试图剥夺,从而引发制度性的社会道德败坏,从而使得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两极分化,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并且激化社会矛盾,从而引发社会动荡,从而引发社会瓦解和重建。</P>
<P >当一个社会制度将生产放在第一的位置时,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将拥有第一位的权利,从而使得分配必须在劳动者的许可下进行,从而促进人类劳动获得生存的天性,从而使得非正当分配最小化,从而建立制度性的社会道德观念,从而使得社会财富分配持续得到矫正,从而使得社会矛盾最小化,从而使得社会和谐稳定。</P>
<P >所谓专制制度,就是将分配者的权利放在第一位,管理和协调分配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不经过劳动者的许可就确定分配的方式。</P>
<P >所谓民主制度,就是将生产者的权利放在第一位,管理和协调分配的人不经过劳动者的许可不能确定分配的方式。</P>
<P >马克思关于生产的基本论点——劳动价值论的关键部分是正确的。这不但因为其将劳动者(无产阶级)放在第一位,更可以从自然科学的分支——热力学中得以确认。热力学认为任何反自发过程都要消耗外界的能量。我们知道任何生产产品的过程都是反自发过程,因而都是要消耗外界的能量,由于马克思之前,这个外界提供的能量大部分是由人力提供的,就被马克思按当时的社会认知定义为劳动。让我们看一看人类社会的进程,当人们把人力作为从事生产的能源时,就是奴隶社会;当人们认识到分配与生产有某种等效性,把人力作为能源有某种残酷性,转而用管理分配的方式代替生产直接所得并解放人力能源时,就是专制社会,当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多依赖自然能源时就是资本社会,当人们发现在资本社会中如果没有生产的充分发展就难以获得更多分配时,就将生产放在第一位,分配放在第二位,这就是民主社会。马克思正是创造性地感知到劳动价值论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统一的关键节点,但受当时石油、电力、煤炭能源没有在生产中普及的制约,从而使得马克思坚定地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整套社会理论并定义为科学理论,从而使亿万人认为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是比资本社会更加先进的社会,从而赢得亿万人不惜生命代价的追随。</P>
<P >但遗憾的是马克思关于分配的基本论点——共产主义是不对的。共产主义是将生产的产品集中起来,在某些人的管理和协调下进行分配。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就是将分配强制管理,而将生产寄希望于人的劳动天性,其实质等于放任自流。所以共产主义是将分配放在绝对第一的有权利位置,而将生产放在绝对次要的无权利位置。</P>
<P >马克思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悖论体系,一方面认为生产是第一位的(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认为分配是第一位的(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概念也是悖论概念,“无产阶级”是将生产的概念放在第一,“专政”又将分配的概念放在第一。</P>
<P >造成马克思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将生产和分配这两个概念割裂开来。从科学的角度看,“生产”和“分配”都不是独立的基本概念,“人类生存”才是独立的基本概念。“生产” 加“分配”等于“人类生存”。为了生存的工作(生产)是必须拿工资(分配)的,而且也不能对真空进行分配,必须对钱或物进行分配,而钱或物就是物化了的劳动(生产)。就如同离开手而专门研究手心或者手背是没有意义的,更不能根据手心我们要无产阶级,根据手背我们要专政。</P>
<P >西方经济学也存在类似的错误。一方面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而割裂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通道,也就没有充分认识到能量的物化是整个生产体系活动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把政治学和经济学割裂开来,忘记了政治是人类生存之分配方面的关键之关键,所以西方经济学本质上也是一个悖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成就是市场竞争理论将生产与分配很好地结合从而构成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西方经济学不能解决为什么共产主义不好,从而造成二十世纪世界上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从人类生存角度看生产与分配两个方面,就很容易理解共产主义是分配至上的观点,忽略了产品生产过程的艰难复杂长期性,也忽略了产品分配的简单容易性短期。</P>
<P >综上所述, “经济学” 不是科学的提法,科学的提法应当是“人类生存学”或者“生产分配学”。马克思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不单单谈经济,而是把经济与科学、政治关联到一起,才有了科学社会主义之说。</P>
<P >中国地理上的鸟笼形式,加上孔夫子的“学而优则仕”、“君臣父子”等理论,加上秦始皇的大统一体制,造就了中国分配至上的思想,造就了中国从2200年前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原地踏步到现在的世界上最没落的社会制度,造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朝代更替景观。中国到了必须改变分配至上观点的时候了。中国人几千年来都不能明白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即没有生产哪来分配,真是可悲。</P>
<P >从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也可以看出,专制体制的任何经济改良都是悖论改良,一方面加强分配第一(集权),另一方面又高喊生产第一(发展经济),是一个不稳定的介稳社会形态,是过度社会形态,是没有出路的。</P>
<P >民主社会的未来必然是一个回归自然的社会。动物社会是一个完全利用太阳能的纯个体生产社会,无集权分配的概念;原始社会是一个利用太阳能源和人力能源的个体生产、自发社会组织的社会,出现集权分配的萌芽;奴隶社会是利用人力能源局部强制组织生产的社会,出现了局部社会组织的局部集权分配;专制社会是利用人力能源的个体生产社会,是充分认识分配与生产的等效性后产生的强化社会组织的集权分配最大化的社会;资本社会是大量使用非太阳能的自然能源的局部自发组织生产的社会,自发社会组织部分替代集权社会组织,集权分配开始弱化;民主社会是大量使用非太阳能的自然能源的高度自发组织化生产的社会,自发社会组织大量替代集权社会组织,集权分配极大的弱化。</P>
<P >为什么人类发展的进程就是专制产生到消亡的进程呢?因为专制产生于人类生产能力低下时对生产安全的保护的需要,但是专制是一种纯粹的分配形态,不是生产形态,类似于保护费,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随着生产的组织化提高,人类对于专制保护的需求越来越低,甚至产生对立,所以专制必然走向灭亡。</P>
<P >民主社会的未来应当是这样的,这个社会将个体的人分为两大群体,一个是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不愿意从事生产的人、没有能力从事生产的人;另一个是强势群体,包括所有有生产能力的成年人。强势群体通过生产和交换来生存,弱势群体通过与强势群体的姻缘关系及相应的自发组织来生存。无论是生产组织还是社会组织都是自发的。人类的产品至少包含以下三大类:能源型产品、思维型产品、法律约定型产品。ZF将变成法律约定型产品的生产者,税收具备明显的交换特征。人类生存的生产方面将处于绝对第一的位置,人类生存的分配方面将处于绝对从属的位置,只能通过交换来实现。</P>
<P > <p></p></P>
<P > <p></p></P>
<P >附:悖论原理简述</P>
<P >科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存在性原则和唯一性原则。</P>
<P >悖论原理可以这样表述:当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合并成一个概念进行思维时,就产生了第一类悖论;当把同一个概念分割成两个不同的概念时,就产生了第二类悖论。</P>
<P >罗素悖论就是典型的第一类悖论,经济学悖论就是典型的第二类悖论。</P>
<P >由于悖论原理表达了科学的唯一性原则,所以是检验一个理论是否科学的理论标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