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890 8
2017-04-19
哲学与人类同行(二)

(哲学似阳光照亮人类精神与思想前行的道路)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无形、无声的概念物,不是阳光又似阳光照亮了人类精神与思想前行的道路,点拨了人类和谐相处,文明发展,有序前进。这里讲的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说哲学存在就存在,说不存在就不存在。因为有食物没有哲学一样可以活着,没有食物有哲学却不能活着。

由于人类不只是为了食物而活着,还要提高生活质量,还要有精神文化生活,还要处理各种问题和解决各种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能没有哲学点拨.观察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顺利发展繁荣发展而不是奇形发展无序发展.。

哲学还是人们关于世界有神还是无神的一般看法,认为世界有神的观点被认为是唯心主义,或称是唯心论。认为世界无神的观点被认为是唯物主义,或称是唯物论。认为世界无神的观点同时又承认世界上的事物与物质存在方式是矛盾对立统一方式,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也称辨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不直接创造财富,只为人类提供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当解决了需要解决的矛盾与问题,生产力随之得到提高。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最好的生活质量是一部分人好的生活质量带动大家都好的生活质量,这样讲符合邓小平理论一部分人先富带动全部人共同富裕的道理。

共产党创立,包括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其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如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什么缺失,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就不能自圆其说了,会令人们对未来担忧,那么,巩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公允地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回答能够回答的问题,对共产党有利,对人民有利,也是对巩固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利。这些对于腐败分子来说无所谓有利没有利,因为他们只知道对他们来说有利益可图,才有利,否则就是没有利。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一概不为个别人服务,即不为独辟溪径、借助一定的管理权作为资本来谋不当利益的人服务,而是只忠诚于人民,忠实地为人民服务。“桃季无言,自下成溪”。哲学身在尘世间总是力避利益诱惑与纠纷,做到与世无争。哲学把人世间的哲人思路理清,功绩卓著后依然平淡如故,一如既往地为他人耕耘,恩泽人民,惠及天下。2017-4-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4-20 13:01:57
推一把,浮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23 14:09:07
哲学与人类同行(一)

(哲学似神助 护佑中华梦)

哲学有专门学术语,到运用哲学分析问题提及哲学时往往转化为政治用语,有时也直接用哲学语句来说事,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毛泽东思想文章有许多地方引用到哲学,他讲到的哲学方法,也是成功经验都一一得到验证。
哲学上讲世界上矛盾无所不在,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的自始至终,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见《矛盾论》),。一切与人民利益相符合的公平、公正、公道与哲学“镜头”下显示的客观、公正、真实的景象相互应证,相互支持,两者的意向相似相近,甚至不谋而合。
一切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道问题,也是与人民利益不符合的问题在哲学“镜头”下的情景衬托出和暴露出其瑕疵和残缺,有待反思,向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回归。


事物不会孤立存在,事物之间各内部矛盾也因此相互迁联着,有时这种迁联错综复杂,如一堆乱麻乱着一团。有时事物呈现的是假象,本质隐藏着,给人们以错觉,不能认识真理。
幸亏有哲学,正确的哲学观很像是在拍摄,不带主观倾向,不修整事物,更不歪曲事物,为相机使用人厘清事物来龙去脉提供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打开通向前程的通道,一一解除疑难杂症。
在管理方法上经过哲学洞察,管理方法上的瑕疵和残缺无所遁形。对待问题,高质量的哲学分析,如同解剖麻雀,文风犀利,似火眼金睛。军事家运用哲学“犹如神助”,运筹帷幄决战千里。
“犹如神助”一语,见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第19集的对话。《绝命后卫师》堪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路线集于一身的红色教科书。
红三十四师在当年经过一次次大小战役后,一战士发出感慨“我们犹如神助”。这里讲的“神”,是主观思想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与正确判断,从而赢得战役一次次胜利,是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哲学方法成功实践和具体应用。红军长征从胜利走向胜利,永载史册。


一方面,事物有时只呈表象,本质隐藏着,给人们认识真理带来困难。另一方面,有时事物明摆着那里存在着某个问题,当事人却假装看不见、假装不知道,这不是工作能力不足,而是工作动力不足,以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以解决的问题被搁置。
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工作顺利展开,需要负责人有工作能力外,还要有工作上的主观动力。没有这个工作主观动力是什么原因,应该是工作目标的转变和工作注意力的转变,这二个转变都不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大目标和大方向,转变为自私自利。
还是需要由哲学方法指导下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来解决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哲学与人民一路前行,艰难时步履蹒跚举步维艰,顺利时如大江东去浩浩荡荡不舍昼夜。2017-3-2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4-23 14:11:26

变与不变中的哲学追问( 党校教授辛鸣- 语)


(<<变与不变中的哲学追问>>一文得到的启发- 读者语)


  万物皆变,这是哲学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古希腊“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箴言,还是古代中国“生生不息之谓易”,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语)

(辛鸣先生这里讲的是万物皆变的道理。读者- 语)

  关于变,有两个侧面的内涵,一个侧面:变是必然的,不变是不可能的;第二个侧面:变是必须的,不变就不可能存在。但具体到某一个有特定内涵或质的规定性的客体来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变中必须有不变,必须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定阶段变化中的质的规定性是不能变的。如果把不能变的给变了,就会丧失根本(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语).

(辛鸣先生这里讲了“变”中必须有不变的道理,就是事物有“变”与“不变”两种属性,如果忽略这个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就不精确不完整了。读者- 语)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与我们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改变”是什么样一种改变,一定要搞清楚社会主义什么是可变的,什么是不可变的?什么是必须变的,什么是绝不能变的?(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语)。

(辛鸣先生这里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改变的原则所在。读者- 语)

  比如说,改变是从小孩变成大人了呢?还是从张三变成李四了呢?这两个变化可是有本质的不同。一个制度,比如说A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间、在改变的过程中间,变成了B制度,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设想一下,这个A制度还存在吗?(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语)。

(辛鸣先生这里讲了不可改变的原则所在。读者- 语)

  又比如说我们有一辆红旗小轿车。有的朋友说,红旗小轿车的座椅不好,我们换,换上了奔驰的座椅;后来又说,那个发动机也不好,换上了奔驰的发动机;再后来轮胎也不行,再换上奔驰的轮胎;最后,为什么不把壳子也换成奔驰的好看呢?把壳子也换了。这样换来换去,换到最后这辆车究竟是中国的红旗呢?还是德国的奔驰?(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语)

(辛鸣先生这里讲了有的东西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换来换去”,没有原则问题。读者- 语)

  哲学关于“变”,除了对“变什么”的追问之外还有对“何时变”的追问。
  有一个关于谷堆的辩论,我们称之为“谷堆悖论”。大致意思是这样:假定有一堆谷子形成一个谷堆,哲学就来追问,从这个谷堆中拿掉一粒谷子,谷堆还是不是谷堆?答案是毫无疑问的,当然是谷堆;再拿掉一粒呢?答案应该也不会变。那么就这样不断地一粒一粒地拿下去,虽然谷堆在不断缩小,但好歹还能称之为是谷堆后至少说谷堆还存在。问题是,当谷子就剩下最后一粒时,哲学来进行他一如既往的追问了,“当我们再拿掉一粒后,谷堆还存在吗?”答案也是毫无疑问的,谷堆已经没有了。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面对哲学这样的追问:同样是拿掉一粒谷子,为什么拿掉这一粒谷子,事情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难道这一粒谷子与其他谷子不一样吗?谷堆是在什么时间消失的呢?是在哪一粒谷子被拿走时消失的呢?(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语)。
(这是唯物辩证法讲的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这里的道理是,被分割机打成粉末的一堆谷子一粒谷子的重量、形状与未打成粉末有原则区别,被分割机打成粉末的一堆谷子一粒谷子人们称之为是有多少分量的面粉,而不会称是“一堆谷子”“一粒谷子”。读者-语)

当我们强调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什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什么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如果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与统一的认识,那么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每一个集团都有可能将自己不喜欢、不乐意、不接受的东西都装进这一个筐中而理直气壮地丢弃掉。丢一件两件可能没什么关系,短时期内也没什么感觉,但时间久了呢?会不会水滴石穿,聚沙成塔?(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语).

(“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与一切不能够解决问题的理论说教是应该丢掉,而且有多少就应该丢多少,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丢。这应该好理解的,没有用处东西当然应该丢掉。有用处与没有用处的东西不是以自己喜不喜欢、乐不乐意、接不接受为准则,而是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有没有利为准则。读者- 语)

(作者是系中央党校教授)  (读者是《新华论坛》网民:210742038:《人大经济论坛》网民:民声1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4 14:51:38
210742038 于 2008/4/17 15:22:5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仇和是历史唯心主义者 (旧帖)

长期以来,仇和自作聪明,想怎么行政就怎么行政,不感到有法律的约束。

这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仇和用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行政办事,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长期以来立法部门“只图立法数量,不为立法质量负责”这一严重问题。

长期以来,立法部门立了许多法没有普遍约束力,或者说立了许多法对老百姓有约束力,对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行政权没有约束力。

没有约束力法例如,《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等。

在制定《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时,没有在媒体上公开讨论,没有公开征求人民的意见,却称之为“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

实际情况只不过是向征性地征求了一些人“一致赞成”的意见,隐瞒不同的意见,事后便称之为“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

原来“关门立法”的目的,就是要制定这样的没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使得仇和或仇和式的官员想怎么行政就怎么行政。

或者说,就是为了让仇和或仇和式的官员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直接或间接与民争利时不受约束。

什么是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谁说没有规定到,只是仇和置若罔闻拒不执行。

宪法和党章都规定,特色社会主义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按此规定,发展私有企业的同时,也要发展国有企业。

“有法必依,违法必纠”。

仇和治下的经济只发展私有经济,不发展公有制经济,即只发展私有企业,不发展国有企业,违反了宪法和党章的规定,他应受到所在地党代会代表年会的质询。

若他无能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国有企业,应引咎辞职,而不应一错再错。

宪法和党章有关发展什么样的经济的规定,需要各地方管理层遵照执行,若不遵照执行,宪法和党章有关规定,岂不成了空文!

不遵照宪法和党章有关经济制度规定执行,邓小平提出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会被西方经济学理论所代替,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变成特色资本主义。

仇和的人治、专制、以权代法和以言代法是主观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应该成为过去。

代替人治、专制、以权代法和以言代法的是民主与法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一个地方党内代表会议代表和党外人大会议代表有充分的意见表达权,是代表通过表决方式的民主决策。

当今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按人民的意愿办事,就一个地方而言,按人民的意愿办事具体为按z照来自这个地方“二会”代表通过民主程序决定这个地方重大事务的制度办事。

代表通过民主程序决定这个地方重大事务后,由“二会”选举产生的党委和政府执行。并且通过代表会议代表年会制的质询制进行监督。

一个地方按照这个地方“二会”代表通过民主程序决定这个地方重大事务的制度行政和办事,就是正确的主张、办法来自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治理方式。

这里,官方管理者同时又是被“二会”代表管理的被管理者。被官方管理的广大人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来管理官方管理者,又成了管理者。

当一个地方民主制度健全,这个地方官员,只不过是忠实履行代表大会集体意志的公仆,没有权力违背这个地方代表大会集体意志心存标新立异之心。

背离集体意志,心存标新立异之心,因此而趾高气昂地方对待他的上级(代表大会代表和广大人民),这种为民作主的“明主”政治,是封建君王意识的遗风。

当一个地方民主制度健全,官员接受大会年会制的监督,这里,管理与被管理的辨证法原理和思想方法,彻底屏弃了仇和的主观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4 14:53:41
210742038 于 2008/4/17 15:22:5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仇和是历史唯心主义者

长期以来,仇和自作聪明,想怎么行政就怎么行政,不感到有法律的约束。

这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仇和用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行政办事,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长期以来立法部门“只图立法数量,不为立法质量负责”这一严重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