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yuan001 发表于 2009-9-16 16:3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分歧的焦点是什么?生产剩余应当按什么标准分配。
人们经常谈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的差别。其实,与通常所理解的两者的“水火不相容”不同,从方法论上,或说从总体的分析框架上讲,两者之间的共性可能也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而优劣的差异,可能反而是一些习惯认识中并不熟知的东西。在这里,做一下总结,当然也,只是一家之言。
1、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或者确切的说新古典经济学各有优劣,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可以具体讨论资源配置问题,侧重现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侧重本质,这种认为不能说错,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看到两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2、可以说,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期,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期时间差别不远,这两个都是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发展和完善,经济学方法论根基较深的学者反而认为,这两个学派对原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主体内容是相同的:都是在原有的市场分析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将理论上升到“一般均衡理论”。可以说,马克思和瓦尔拉几乎同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这也是当时价值理论和古典经济学理论必然的发展方向。
3、从上这个意义上讲,在你所讲的价格体系上,新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其类同性,或者说,都是一种相比较完善的一般均衡价格体系,他们典型的特点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来讨论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4、那么,两者的区别呢,跟你说得差不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除了有这个"价格体系"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而从新古典经济学均衡的逻辑来讲,这个显得有点多余--其实,接受了这种观念,,新古典经济学的“效应论”,同样显得有些多余--按斯拉法的观念,用效应和边际价值再来解释价格的确定也没有什么必要--直接通过竞争均衡得出整个均衡价格体系就是了。
5、其实,在马克思那里,价值的作用自然不仅仅是这么多,现在看来,最典型的作用,恐怕就是,有了这个价值,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一般均衡”的价格体系的分析,可以不局限于“均衡状态”,因此,价值,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用以比较均衡价格不能形成状态下的社会财富生产和分析。
6、也正是价值在非均衡分析中的这种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可以从动态上讨论新古典经济学并不擅长的一种静态均衡到别一种静态均衡的过渡,对此,经济学方法论大师,迄今最伟大的经济学说史家熊彼特非常赞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种内生的动态的分析框架。
当然,虽然从核心逻辑上,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上述优势,但是也应该看到,马克思并未能够完成资本论三卷,尤其令人遗憾的是,马克思未能解决:价值如何作为参照,用于讨论价格体系的形成和变动。而这一部分内容,正是现在讨论的较多的“价值转形”问题。而由于马克思的框架具有明显的复杂性,擅长用模型分析进行概括的学者,往往首选易于理论的新古典经济学,所以,形成了后变为主流的发展态势。
而遗憾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这的后继学者,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层的,甚是有限,在这个层次上进一步完成马克思未协调好的方法论框架的学者,至今尚未出现,至少可以说,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
哈哈,不过,看来,当下的中国,严谨的学风如有后继,解开这一难题,怕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