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7-5-22 23:30 
列出5万数字,只是表明企业会追求利润,有利润,员工才可能多收入。所以每一个企业都会去追求利润的,而 ...
说了很多,都是分歧。那就一个一个来。
你说:“我从来没说人们不会追求利润,我说的是
他们追求不到利润!残酷的市场压力位置就在他们的底线上,我不信人们不会追求利润,但我信市场的力量和基本的经济规则。
购买力就等于企业成本,这是你无法驳倒的事实,
企业真正的生死底线也在保住成本,这也是铁一样的事实”
你的意思是人们会追求利润,但追求不到利润。 结论: 所以企业只能底价出售,结果利润为零。
分析:人们要追求利润,所以定价就高于底价。这时确实是实现不了利润的。因为没有对应利润的购买力。但是人们还是追求,所以就有了剩余。这个剩余在第一年年末出现。
第二年,必有新投资进入,结果新投资将首先购买掉去年的剩余,也就使得去年所有企业(平均)获得了利润,只是时间上跨越1年。但是,新投资还要产生自己的新产出,于是,去年的剩余就会藏在这个新产出里滚存下去,最后第二年剩余更多。你可以理解为第一年和第二年各自有剩余,最后剩余量就会累加。
如此反复进行。过了几年,剩余太大,企业就看不到投资方向了,因为各行各业都是剩余。这时,没有新投资,然后剩余卖不掉,于是降价开始,相应GDP就会下降,也就是经济衰退。衰退时,很多企业亏损,这些亏损将匹配或对冲前期的利润,也就是你说的利润向零趋近。但是不会到零的。比如亏损后剩余状况到了社会在第二年的状况,大家就有信心进行投资了。于是经济就复苏。周而复始。
所以,你说利润为零,那不会立刻出现,而是有一个时间跨度。这个跨度里发生了经济周期。
试想:
在争论中我们已经统一利润和储蓄是引起剩余的因素。现今社会就是这样。大家却在盲目地追求利润。这时的购买力是低于成本的。
你现在将储蓄强制为零,也就是扩大了购买力,使购买力等于成本,结果经济状况比现今社会情况好。那么,社会怎么在前面经济状况差的情况下要追求利润,到经济状况好时,应该去追求更大的利润,或至少追求预期的利润,怎么可能反而要追求利润为零呢?也就是你的设想对大家根本没有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