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7-5-17 21:40:44
1993110 发表于 2017-5-17 21:36
等候大哥,祝大哥顺利!
写出解决办法之前还要先介绍数学常理以作为依据。今晚不写了。昨天太晚没睡好。今天早点歇。明天写。

感谢各位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7 21:46:11
阿梁 发表于 2017-5-17 21:40
写出解决办法之前还要先介绍数学常理以作为依据。今晚不写了。昨天太晚没睡好。今天早点歇。明天写。

...
早休息大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8 08:31:45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7 23:32
我的方法银行何来不平衡?
银行借出105万,发工资5万,这是账上出去的钱,
企业拿到贷款后付5万劳务费, ...
这样吧。
企业现在自己有100万。没有贷款,进行生产,产值将是100万还是105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8 16:11:18
1楼主贴续2:解释经济和解决经济周期问题所必须了解的数学现象
(续1在35楼)

对无理债务、有理债务和盈亏平衡的讲解

35楼提到了买卖差和无理债务。

出现了买卖差,按理说,经济是不能上行的。因为企业整体没有获得币利,下一轮就无法扩大支出,除非社会用债务来弥补购买力的不足。这一现象表现为杠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扩大。
我们通常看到的借贷发生在某个单位,它借贷,然后产出、卖出商品获利,再还贷。看起来债务有借有还,并不可怕。但是真相被忽略。
真相是有一笔债务与买卖差相对应,是“无理债务”。
为什么说无理?因为这一笔债务难以清零,只会不断滚存。
为什么难以清零?因为本来购买力欠缺,造成对应买卖差的货物在货架上拿不下来,现在发生了了若干债务,购买力增加,于是货物被拿下了,但相应账单也需要另外同等购买力才能“买账”。这同样还是购买力的欠缺,等同于买卖差。本质就是买卖差由实物商品剩余变换形式成了账单。

人们往往认为,借贷者产出新商品,卖出新商品后不就可以还清该笔账单吗?
这在某一个单位可以,但对于全社会,则只能借新债还旧债,结果只是相应债务在不同单位间转移而不是偿清,所以对应“买卖差”的债务叫无理债务。

要理解这一点也不难,就好比一个家庭,没有收入来源,因丈夫借贷而欠10元钱,丈夫没有能力还。这时妻子又借10元拿回家,于是丈夫的债就还清了。但妻子的债留存。以后这笔债又转移到儿子等,不停地在家庭内部转移。社会经济就是这样,它们是一个整体,只是名义上大家各自独立,其实法理上的独立在数学逻辑上没有意义。这个现象即是下一篇续3所说的“须或”现象。

还要补充解释一下“无理债务”。由于它只是社会总债务里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的其它债务是可以清零的。因而其它债务是:“有理债务”。

举1楼之例来说,a和b无钱,a借贷100元b借40元,总债务是140元。以后还贷时,尽管a和b分别都能还清债务,但16.4元无理债务不能在社会上同时清零。(计算起来很麻烦,在此不列术式。)如果社会不发生这16.4元无理债务,则b能完成销售,但a最后只能获得92.6元销售回款(此是因为缺乏自己纳税和还贷利息共11元的购买),然后要考虑a原计划获得9元币利应留在手中,因此,a能够用于还贷的资金只有83.6元。与100元差距16.4元。有人会问,a不是要还105元吗,与83.6元差距应该不是16.4元,也就不是买卖差的值。注意:新出现16.4元无理债务,则a能还清债务,不管a的利率是多少。以后各轮次,债务累积只与对应买卖差的无理债务有关,而与a约定的还贷利率无关。


(如何方便计算:从以上可以看出,本实验设计生产消费的起止时序从投资开始,到下一轮投资前结束。这样的设计是现实情况,但不巧妙。因为能否完全销售是未知的,这个未知牵涉到售后的纳税和还贷的不确定以及政府采购和银行消费的不确定的,也就是反过来又引起支出的不确定,结果导致计算过于复杂。不如改变一下。假设起于对上一轮售后的还贷、纳税,然后分红、自己消费、捐赠、投资。这样,企业这一轮次的支出值就是已定的,而是否能销售出去是未知的。只有一个未知数则计算起来就简便得多。)

如果没有无理债务,有来自环境整体以外的购买也可以匹配买卖差,比如出口。由于出口与进口作用相反,于是顺差可以顶替无理债务的作用,但顺差必须足够大。本例中应顺差16.4元。这样就不必无理债务了。

顺差或逆产只对一国产生影响,对全球没有作用。顺差或无理债务之所以有作用,是因为数学上买与卖的盈亏平衡原理。

所谓“盈亏平衡”,就是说货币在作为流通媒介时,获利与亏损是平衡的。
这很好理解,如同赌博时有赢家就一定有输家,而且赢的钱与输的钱数目上会对等。但在商品交换时,由于支出货币后会得到商品,于是支出货币的一方并不认为自己“亏损”。但是其货币收支是处于亏损状态(币损)。
即总体上,W(币利)= L(币损)。

用公式证明一下:
设全社会共有n个经济单位,在t1与t2两个时间点,各经济单位持有的货币分别是A1、B1、C1、……及A2、B2、C2、……,
则有
A1+B1+C1+…… =  A2+B2+C2+……   (因为货币总量不变)。
也就是(A2+B2+C2+……)-(A1+B1+C 1+……)= 0;
变换一下,则(A2 - A1)+(B2 - B1)+(C2 - C1)+…… = 0;

每个括号内就是各单位的币利或币损,总和为0。即,币利= 币损。
现实中就不仅是币利了,而是买卖差。因为储蓄使购买力先行减少,或说储蓄是币利的一种形式,应补充到币利中。类似储蓄的还有购买债券和货币被遗忘。把这种一个生产消费轮次中不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称作“币存”。

那么,假如t1、t2时间段内新增加别的单位呢?结果仍然一样。比如t1、t2时间段内新增加单位X,X带来了新资金,到t2时,将X的币利(X2 – X始)代入上式,结果还是等于零。因为货币流动使X得货币差补给了别人。

社会上货币量变动对盈亏平衡无影响。

盈亏平衡对经济正常运行很重要。经济之所以出现周期波动,乃是因为经济环境中,所有单位都在追求币利而社会并没有相应币损与之匹配。有人会说,个人消费、政府采购、慈善单位购买等,这不是币损吗?确实是!但是,这些人或单位应归纳到企业。他们只是在替企业花钱,而企业是不亏损的。1楼的表中已显示,所有购买都是企业a和b的支出在做转移性支付。并不是哪个单位自己永远有钱,而只能从企业的支出来获取。因此,总体来说,社会缺乏亏损项去匹配买卖差,不得已只好用无理债务来弥补。

若从世界经济如同一个人在自买自卖来看,盈亏平衡更容易理解。

计算盈亏平衡时,要求用“支出”而不是“投资”,用“币利”而不是“利润”。用“币存”而不是储蓄。这样才能看清楚,算准确。
结合前面括号内“如何方便计算”的内容,将生产消费循环的时序改一下(不影响结果),则有:
对于某个企业a,一个轮次内其支出货币的内容包括:
纳税
分红(包括还贷款利息)
自己消费
捐赠
投资(购买原料和发放工资)
其它

然后将社会所有a合并得到∑a为A,相应支出∑e就是E。这时,纳税经合并而成为国家税收;投资合并后,包含了投资消费;投资里的工资与税收后政府发放的工资,形成了居民收入。显然,E中已完全包括了投资+消费+政府采购,经典理论所说的总需求不过是企业支出的货币被企业、政府和居民持有去购买,而分别被冠以“投资、消费及政府采购”的名称。这样看来,合理状况下的总需求(不考虑进出口)不过是E中的一部分,即企业支出减去“币存”的那一部分。而现实中,政府和居民还可以借贷,比如财政赤字,居民按揭等。借助于这些借贷,总需求的购买力被虚假地扩大了。而这里发生的债务又有助于企业获得币利。于是企业可以不断扩大再生产,经济得以上行。
因此,买卖差一定要有债务与之匹配。债务就是币损的替代形式。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迄今为止,都在用债务拉动,其原理,是债务充当币损,使企业能够实现盈利,亦即实现了盈亏平衡,所以经济才得以前行。衰退时,债务还不上,就成了真实币损。
现实中,由于存在流通速度,所以只要少量的币损就可以实现很大的币利。详见下一篇:流通速度与“须或”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8 17:13:31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8 09:18
对不起,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企业的资金只能来自银行贷款,不能来自私人筹钱。
因为,私人的货币收入 ...
请问,个人可以买股票吗?

控制储蓄是指不储蓄还是可以少量储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8 19:37:58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8 18:30
买股票当然不行啊,个人收入只能消费。而且,股市可以关门了。

控制储蓄当然是少储蓄,而且储蓄不能 ...
1.有储蓄就会出现剩余,有剩余,企业就不能卖出商品,也就无法还贷。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2.企业会雇佣很多人,大家都拿平均工资吗?还是工资有差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07:16:17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8 23:04
1.有储蓄就会出现剩余,有剩余,企业就不能卖出商品,也就无法还贷。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
企 ...
为了消除剩余,你的设想确实很奇特。比如“个人收入只能消费”。

请问:
1.有个工人,自家有鸡,鸡散养,不用饲料,下蛋。工人吃不了,可不可以售卖?

2.有个名画家。生活成本很低,买颜料纸笔不要几块钱,但画出来的画比美齐白石。那么,这画可以售卖吗?怎么定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4:03:10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09:44
为了消除剩余,你的设想确实很奇特。比如“个人收入只能消费”。
---------
没啥奇特的,因为收入对应的 ...
是这样的。按照你所说,去掉利息,控制储蓄,实质是不要利润,使储蓄接近于零,同时没有证券等融资。这样在数学上,剩余基本可以消除。但这违背社会生产的伦理。你这样的设计,会把整个经济扼杀。
我提出上述这些问题是要说明,你的设计里面存在很多不可行的成分。我希望在举例中把这些成分体现出来,以便于理解。
比如,现在外面有小黄车,成本是200元。租金,每日2元。按理100天可以收回成本。那么,100天后,小黄车怎么处理?是继续租借还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4:05:56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09:44
为了消除剩余,你的设想确实很奇特。比如“个人收入只能消费”。
---------
没啥奇特的,因为收入对应的 ...
还有,卖画和卖鸡蛋算不算投资呢?因为有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6:03:44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5:09
哪里投资了?投入的明明是劳动啊,投入养鸡劳动,投入画画劳动,得到劳动报酬——工资——卖鸡蛋款与卖 ...
  你推销的这一套,现在是否有一人接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6:12:35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6:10
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接受。
能否举出一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6:16:57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6:15
你呀,你不就接受了不少吗?到现在再也拿不出反驳意见了。
   你不要算我!!!我从头到尾都不接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6:16:57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6:15
你呀,你不就接受了不少吗?到现在再也拿不出反驳意见了。
   你不要算我!!!我从头到尾都不接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6:18:53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5:09
哪里投资了?投入的明明是劳动啊,投入养鸡劳动,投入画画劳动,得到劳动报酬——工资——卖鸡蛋款与卖 ...
鸡蛋、画画你不同意是投资。那么,同样的情况,记者写新闻,卖报纸怎么做价格?有的新闻好读,卖的多,有的卖的少,怎么与成本相符?还有,前面小黄车你没有回答呢。
我写这些,是希望说明,不能仅为解决剩余,而忽略其合理性与可行性,也不能违反经济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8:46:31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8:21
鸡蛋、画画你不同意是投资。那么,同样的情况,记者写新闻,卖报纸怎么做价格?有的新闻好读,卖的多, ...
小黄车就是外面现在微信租车。按照你的逻辑,只能卖成本价。现在已知小黄车成本是200元,微信每天收到2元。这样,100天就收回了成本。按照你的意思就不应该再租了。请问你准备让它继续租还是别的处理方法?

报纸也一样,不同报纸,成本一样,但受欢迎程度不一样,好报纸供不应求,自然会出现利润。你准备怎么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8:53:00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8:44
我觉得你有点儿走火入魔了,你到底是要卖鸡蛋办报纸,还是要研究经济学?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门道, ...
不是走火入魔,而是告诉你你的方法违背经济学最普通的原理。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这说明利润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最重要的。我前面讲了很多,是试图说明按照你的逻辑,市场就会自发混乱而走向灭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19:50:56
大家好,我叫沈斌,是一个股市小白,炒股时间还不到两年,由于自己不懂任何的股票技术,总是游走于各个股票群,这个期间我也走上了一些不客饶恕的道路,有的群一开始讲解股票技术,最后就开始带着我们做现货,邮币卡,茶叶,我是深受其害,导致我的资金一度缩水,我也不怪任何人,是我自己定力不够,看着别人赚钱把控不住自己,自己的贪婪造成的这一切,必须由我自己去承当,原本我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从那以后我就变得开始沉默不语,很少跟别人主动说话,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公司、上班的路上、家里进行游荡,直到今年清明节,我的一个上海朋友回老家来祭祖,我们坐在一起吃了一次饭,在饭桌上我跟他说了我的所有经历,他感到特别的惋惜,说我做股票怎么不跟他说,他认识一个炒股高手,之后通过他的介绍我认识了这个炒股高手,开始我对他没有报太大的希望,觉得我亏的这些钱有可能永远也赚不回来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股票账户居然在一天天的增长,我当时真的很不敢相信,我有幸认识这个炒股高手,我也是一个很善于分享的一个人,所以今天就将这个高手分享给大家,加扣   936,193,527,验证码006,不填验证码是不会加的,切记!他的控件每天会有一些好的股市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21:54:23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9:22
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利润的确不可或缺,因为没有利润(确切地说是利息)资本家就不投资。

但你不要以为 ...
你要推广自己的理论,就应该耐心解释问题。

既然你刻意回避报纸和小黄车的问题,那么就着鱼来说。捕鱼是2条船,成本一样,各有5名船工,但捕鱼数相差很显著,一条满载而归,另一条捕鱼太少。这样,第一条船卖鱼就会得很多钱,超过了成本而有利润,另一条船就会少于成本而亏损。按照你的逻辑,第一条船不应该获利,那怎么处理多出来的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19 22:25:04
clm0600 发表于 2017-5-19 19:22
对于资本主义来说,利润的确不可或缺,因为没有利润(确切地说是利息)资本家就不投资。

但你不要以为 ...
还有,你说“每个人按劳动量发工资”。假如5名船工劳动量一样,就应该获得相同的工资报酬。但是,5个人每人食量不同,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吃得少的人,则肯定就会出现钱花不掉,于是储蓄日复一日,最后储蓄就不是一点点的问题。你怎么解决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0 13:46:45
shenhuaoo1 发表于 2017-5-17 17:48
说的有道理,但和我以前了解的理论相比没什么新意
以前没有看到回帖。现在回复:

前面所说是对现象的描述,而对于现象的根源分析以及处理,才是有新意的地方。大约到5月底之前上传完毕。现在已有1楼的连接,可看一下,其对后面解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0 15:13:44
clm0600 发表于 2017-5-20 08:00
审核中,先简单回复一下。

我举的例子你要看清楚,“最简单模型,一个社会。。。”这是对社会整体而言 ...
我又重新看了前面的辩论,现在才明白你所说的意思(名词概念大家理解有偏差,忽略)。确实,我原来认为你的意思是每个单位都不可以有利润。因为你前面所举例子所提到的都是单个企业。现在已讲明是全体,那是可以基本消除剩余的。只有少量储蓄对应部分剩余。如果储蓄过多,则ZF强制收储蓄税给别人消费。以使剩余减少。

但是,你仍存在的问题:
1.个人储蓄多,则收税取走送给低收入者。没那个国家愿意这样做。2013年,塞浦路斯ZF企图收取存款税9.9%,结果被民众认为是抢钱而取消。我国目前也取消了储蓄利息税。
2.企业可以有“利润”,只是利润要发给工人去消费。结果企业始终没有(保留利润)降低风险的能力。一旦亏损,下一次投资风险就会更困难。没有企业愿意这样。
3.你让社会整体没有利润或说利润为零,怎么实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0 16:21:45
clm0600 发表于 2017-5-20 15:41
1.个人储蓄多,则收税取走送给低收入者。没那个国家愿意这样做。
---------
真是笑话,所有国家都是这 ...
在你的模型里,银行是很关键的机构。比如前例,银行需要5万费用,在企业贷款时计入企业成本。那么,如果是2家企业,产出同样商品,都需要贷款,是需要各给5万贷银行,还是各给2.5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0 17:03:09
clm0600 发表于 2017-5-20 16:40
银行的运营成本通过收取服务费来回收,也就是由客户们分摊承担,分摊的依据就是服务量,不是根据贷款量 ...
各给2.5万是不适当的。因为5万的前提已定,那么,社会最后有多少企业(n)来贷款银行是不能预知的,因而无法确定2.5万的量。就是5万的n分之一无法确定。

当然,这倒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你的方法在数学上,是可以实现消除或接近消除剩余(个人认为)的。但是,没有利润、强制消费恐难以被社会接受。比如,你要求储蓄尽量少,但企业和个人想储蓄,由于储蓄本来就不会有利息,所以,他们就会把钱存在家里。以至于你还必须设立对消费的监察。

总之,我认为此法不可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0 18:18:56
clm0600 发表于 2017-5-20 17:59
你自己说有两个企业,我就告诉你2.5万,现在你又说还有N个企业,这不是又改了已知条件吗?
这东西没有必 ...
就是说,开年第一天,第一个客户到银行来贷款,你决定给他贷105万还是102.5万?你怎么知道一年内有多少客户来贷?这就是n的不确定性。
想储蓄,是为了将来更大的花费,或者就为了存钱而有富足感。在企业,就是为了少贷款而多获利。如果有人天生节俭,储蓄很多,谁有理由将他的储蓄剥夺?
再者,企业假如亏损,还不了贷,是让它倒闭还是继续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0 23:04:50
clm0600 发表于 2017-5-20 19:39
就是说,开年第一天,第一个客户到银行来贷款,你决定给他贷105万还是102.5万?你怎么知道一年内有多少客 ...
好吧。总的来说,你的方法,假如能够实施,理论上可以买卖平衡或趋于平衡。但是,涉及到诸多改变,而且需要强制执行。我认为是实现不了的,当然只代表个人观点。比如对储蓄、利润的限定,根据经验确定客户所付的劳务费等。
您可以坚持并继续传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1 16:07:38
clm0600 发表于 2017-5-21 08:25
这是唯一能实现的,唯一合理的方案。

现在的现实是危机甚至灾难,其原因必然是人们犯了错,
你的理论不可行乃是违背人有逐利的“天性”。所谓无利不起早。上世纪50年代搞人民公社,割资本主义尾巴,目的也是让人民更好地生产,利润共享,大家共同富裕,对大家都有好处。但是,结果是国家几乎破产。三年困难时期,若不是刘少奇“三分自留地”,将不知饿死多少人。这就是说,人们愿意为自己生产,而不愿将自己的产出送给他人。改革开放回复市场经济,就是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而选择的道路。这个道路就是要发挥人或单位的积极性。这就是通过市场让有能力的单位获利,包括银行。就是在90年代要搞股市以融资去激活市场(你是不许融资的)。

你让企业不得存有利润,而将利润分掉,结果企业永远都处在借钱后必须还贷的风险中。一旦出现亏损,企业下一次贷款就负担就会更重,而且私人还不的融资,这样往往跌倒一跤就永世不得翻身。
另外,你规定企业可以有利润,但银行不得有利息。请问,一个大公司是获利的,其业务包括有企业和银行,既然企业可以获利,银行不可以。那么你怎么界定银行没获利?
企业获利可以给员工多发奖金,企业亏损则员工少拿工资。但银行不得有利息,那么,银行员工就必须拿死工资?即使在亏损的情况下。

再有,人们有储蓄愿望,他把钱存家里你怎么控制?如果设立消费监察,这是很麻烦的,你也无法界定他是否消费?购买是属于投资还是净消费。举例:开饭店,企业要贷款105万。5万给银行,100万用于投资,其中要买碗筷。那么,企业的老板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存款用来替代贷款,买碗筷。这样,企业就不必借105万了。这样,老板就可能在后来获利后分得较多的利润。
总之,你的逻辑在数学上,如能完全按照设定去强制执行,是可以消除剩余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100%不可施行。当然,你的方法不失为探索之一,也不排除以后你在此框架下设计出更加合理可行方案。

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1 19:08:04
阿梁 发表于 2017-5-17 19:58
谢谢您直言不讳。
您不相信这很正常,为什么不检验呢?我提出的方法如此简单,尝试的话真伪立判。您总有 ...
什么是检验?
检验就是对预期的过程进行模拟。
预期在这里有两种:一种是结果或者说现实,一种是目标或者说理想
过程在这里也有两种:一种是个别,一种是总体
模拟在这里也有两种:一种是重现,另一种是实现

工厂里质检或者品控出身的都专门学过检验学。这是一门独立出来的分支学科了。
现在的问题是,你作为发这个帖子的人自己是否对检验学本身有独到的心得?在把检验学融汇到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里之前至少通晓检验学常识?

我自己QC/PC领域11年的经历,为什么要掺和这样一个连检验前提都设定不好的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1 20:49:37
clm0600 发表于 2017-5-21 17:39
你的想法就类似是这样的:
我就要吸*毒,原来我不知道吸*毒的坏处我吸*毒,现在你给我讲明白了吸*毒的各 ...
既然你一定要坚持,那就继续吧。若真成功了,我为你喝彩。留着劲来批判我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1 21:06:23
阿梁 发表于 2017-5-17 21:33
有办法。
我会逐渐写出来,要合理,可行,完全解决。并且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税等策略为什么失败 ...


大哥的解决办法,写好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21 21:10:11
1993110 发表于 2017-5-21 21:06
大哥的解决办法,写好了吗?
正在写,表格向网页贴很麻烦。大概要采取附件方式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