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非民主制美国 战争立国(3)057 美国的不平等与贸易保护本篇观点:国家可以无视国内的不平等,因为有权就是任性。国家却无奈强国的不平等,因为强权就是任性。面对贸易保护,所有欺压老百姓的官员都束手无策(外弱内悍)。不平等来源于“别无选择”的资本主义三条“必行规则”,即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工业化。一系列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形成超出了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与流通,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一、不平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启蒙运动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词汇”(050)资本主义制度使美国人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和法治,但未必就有民主和平等。显然,我们的目标不是仅部分实现了启蒙思想的资本主义,而是必须超越资本主义。
当前,不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并日益深化,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不平等的历史与人类社会一样长久,因而被看作是正常的、普遍的、理所当然的,有时甚至是“恰当”的;而那些希望减少不平等的主张则会遭到耻笑,例如权力耻笑“受到同样的尊重”?例如金钱耻笑“穷人也想买房”?其实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人人生而平等”,正是世界上现在最不平等的国家美国建国时的《独立宣言》所主张的。也许正是美国证明了说的和做的可以完全相悖,以及一些官员信奉的“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因此,现在谁讲平等,听者都会想到这样一个相悖的结果而嗤笑——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想要平等?“平等”和“下岗”(失业)、“小姐”(性工作者)等词汇一样,在汉语里已经被异化了。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多德对90年的美国生活总结说,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必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其运行过程已经远远超出了以盈利为目的,即马克思所言“贱买贵卖”的生产与流通。自17世纪起,英国最早寻找到了系统化实现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达到了其所要求的深度和广度:扩张,开发,寡头统治。反过来,也只有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宏大进程才能满足资本主义“健康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本身,以及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方面:殖民主义(后来演变为帝国主义,进而是全球化)、种族主义和工业化(全球市场化),合在一起,它们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活力,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然而,这三条资本主义“必行规则”之间的相互影响会时不时地给它带去无情的危机与威胁,带去最具破坏力的社会经济浪潮和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
工业资本主义的种子根植于中世纪欧洲的贸易城市:南方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和波洛尼亚;北方的莱比锡、汉萨同盟、伦敦、布鲁日和巴黎。到了17世纪,欧洲、亚洲、非洲和中东之间以城市为基础的中世纪贸易关系逐渐让位于殖民主义和国家及军队控制下的区域寡占。小规模的商品交易曾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随着航海技术的改进,商船日益大型化,火力威胁不断提升,这种交易便得到了转型和扩大。这一进程最早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纪领导的,然后是17世纪的荷兰,再接下来是法国和英国。工业革命发源于商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就像殖民主义取代中世纪的贸易之路那样,帝国主义继而取代了殖民主义;前工业化时代,资本殖民主义因技术变革与国家对抗而产生,工业化时代的资本帝国主义也是如此。这样一条从商品交易到资本主宰的路径,不平等伴随始终。
“资本主义繁荣发展过程中的憾事是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赤裸裸的不平等。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平均寿命、家庭购买力和儿童营养状况等小康衡量指标的差距比50年前还大。”①
美国建国之初,全国人口的大多数都没有选举权,贿选和骗选现象蔚然成风。腐败猖獗,执政党公然将政府公职出售给其财政资助人。美国从未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招募过一个公务员(政务官员、民选官员、专家技术人员)。公共财政也不稳定,政府拖欠贷款的行为屡屡发生,这导致外国投资人投资信心不足。美国还严重歧视外国投资人,尤其是在银行业,外国人被禁止当董事长,不在美国居住的外国股东甚至不能行使投票权。当时美国也没有一部竞争法,因而允许卡特尔和其他形式的垄断组织无节制的发展。可见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尤其突出地表现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
二、保护主义是成功的秘诀。
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成为美国崛起的一次机会,先是德国一跃而起,紧接着美国超过德国,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工业等震撼了世界,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为年轻的国家,没有任何包袱和负担;生逢其时,分享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经验;吸取了全世界最好的人才、知识、信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老祖宗出来指手画脚,没有清规戒律。
英国当初如果没有从“工业革命开始前40年到工业革命后期”的保护主义,(039)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聚敛了大量财富,可能就没有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美国作为曾经的英殖民地,就像很有心计的伙计记住了老板的做法,然后再自己当老板,照着现成的去做就行了,这些无不是美国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贸易保护主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样,美国在争取获取优势地位的大部分时间里(从19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是当时世界上奉行保护主义政策最为严重的国家。②
美国首任财政部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③主张美国限制外国工业产品进口、限制本国原料出口,以及采用保护性关税来扶植美国的新兴工业。林肯总统也是保护主义的信奉者,他上任后随即将工业产品进口税提高至40%~50%的水平,那是当时差不多全球最高的关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期间,正在工业化的北方大力支持高关税政策,而以农业为主的南方却赞成自由贸易。北方的胜利确保了美国保护主义政策得以延续。在其后的大半个世纪里,美国的关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
在英国部分就提到的汉密尔顿是现代美国经济制度的缔造者,在被乔治华盛顿任命财政部长两年后的1791年,当时只有33岁的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了一分《关于制造业问题的报告》,为年轻的美国制订了经济发展战略。他认为,处于幼稚期的工业在能够站立之前需要政府的保护和培养。他还为扩大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如开挖运河)、发展银行系统、促进政府债券市场进行辩护,保护主义是他的核心战略。他的这些观点如果在今天由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财政部长提出,必将受到美国财政部的严厉指责,他的国家将因此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拒绝贷款的厄运。而且,美国前总统华盛顿、格兰特、林肯都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者。
实际上,今天所有的富国都使用过保护主义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来促进他们的初创工业发展。其中不少国家(尤其是日本、芬兰和韩国)还严格限制外国投资。例如,在20世纪30~80年代,芬兰通常将所有外国所有权超过20%的企业正式归类为“危险企业”。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法国、奥地利、芬兰、新加坡等)利用国有企业这种手段来促进关键工业的发展。新加坡以自由贸易政策和对外国投资者持欢迎的态度而闻名于世,但是它所生产的20%的产品都是通过国有企业实现的,而国际平均水平则是10%上下。
三、美国对华贸易制裁。
格兰特总统(1868年当选为第十八届总统)反驳英国要求美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的话最有代表性:“在200年之后,当美国生产的东西都不需要保护时,美国才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就是这个前总统,南北战争中北方联邦军统帅,美国第一位四星上将,卸任后涉足华尔街名利场,却因为一场短暂的金融危机倾家荡产,最惨的时候只剩下200美元资产,最终只能靠写作回忆录养家糊口。
把那些令人尊敬的政治家放到今天的美国新闻媒体前,都是一些肮脏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是被谴责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对象。但正是这些保护政策使一个依赖奴隶劳动力的二流农业国转变为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如果有人以美国能够在一个没有奴隶制、封建制的国家建设资本主义,来证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就贻笑大方了——美国的建国者无一不是来自资本主义国家,运用的是资本主义的企业理念,在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处女地上,耕耘的、运行的是工业革命产生的现代化国家机器和经济机器。我们能找出那样一个资格的资本家吗?所以不要老嚷嚷搞资本主义,还是想想怎么对付资本主义对我们越来越频繁的贸易制裁吧。
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大约10%到16%的关税,这是当时为止美对华最大的一起贸易制裁案。④
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作出损害初裁,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⑤
2012年3月20日,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输美化学增白剂、镀锌钢丝、钢质车轮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对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作出初裁。24小时之内,美国就针对中国产品作出四次反倾销或反补贴裁决。⑥
2013年12月1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继续对从中国大陆、印度、印尼、泰国、乌克兰和中国台湾进口的热轧碳钢板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同时对从印度、印尼、泰国进口的该类产品征收反补贴税。⑦
2015年3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继续对从中国进口的化学品四氢糖醇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136.86%。⑧
2016年美国对华发起20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同比增长81.1%。其中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11起,反补贴调查9起。涉案金额达37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商务部贸易救济局局长王贺军表示,美国裁定中国案件税率畸高,且存在诸多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错误做法。显然,从中国的立场看,我们遭受到不公平的美国传统贸易保护主义制裁。
商务部数据显示,自1980年开始,美国共对中国产品发起265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298亿美元。截止到2016年底,美国正在对中国产品执行的反倾销税令有102个,反补贴税令38个,总计140个。⑨
信息化时代,中国或将首次因技术变革而与资本主义在全球市场上,而不是战场上对抗。传统贸易越来越频繁地招致贸易保护,奥巴马政府12次在世贸组织起诉中国,次数超过以往任何一届美国政府。WTO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4年间以中国为对象的反倾销措施达到638件,数量占全球的27%,与中国出口占比极不相称;从涉案金额看,情况则更严峻。对欧盟来说,目前有效的73项反倾销措施中,有56项针对中国。反倾销案可能导致欧美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高达百分之几百的惩罚性关税,因为,中国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那么欧美进口中国产品就不会按照中国的实际制造成本计算,而是找一个成本高的国家作为“替代国”,使中国产品成为“反倾销调查”对象。本来入世协议规定了中国将在15年后获得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到期,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却并未承认。5月12日,欧盟议员通过一项决议,认为中国仍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地位,而且没有理由放松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规则,决议得到546名欧洲议员赞成,只有28票反对,77票弃权。
按照那个穷得只剩200美元的美国格兰特总统15年前说的200年贸易保护时间算,我们还得做好被西方继续制裁50年的准备。
四、资源丰富并非主因。
不仅在信息资源重于自然资源的今天,即使过去自然资源也并非国家富裕或贫穷的主要因素。芬兰或者丹麦,韩国和瑞士,从德国到中国台湾,都证明了国内市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资本主义兴起的过程中并非是最重要的。工业化国家兴盛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赚取他国的财富并守住自己的钱袋,这就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硬币的两面:海外扩张与贸易保护,缺一不可。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要这枚硬币两面的任何一面出问题,海外收入减少或放松贸易保护增加进口,都将表现为贸易赤字,结果就是如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普遍借债度日。
自由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成功并非保护主义,而是因为它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吸纳了大量干劲十足且吃苦耐劳的外国移民,甚至,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其实,说“并非”保护主义的人最明白那“就是”。由此可见自由经济学家的无耻,从工业革命最先从领土面积狭小,资源和市场都不适应当时的纺织业发展的英国开始,就明白这样的说法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的,是为资本主义掠夺、剥削寻找的借口。
有个戏说历史的老师受此论调的影响说,美国的强大跟它呆的地儿是有关系的。这纯粹是废话,小学生写叙事文都知道,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缺一不可,对这样废话我们也废话一番:
第一,美国独立以前那地还是那地吧?怎么就没有富起来呢?说明与地无关,与权力有关。再说了,它干嘛要到中东去抢石油呢?而且石油战略储备可以用400天。按照地好所以富的观点,美国要去抢的中东的地儿应该比美国更好,为何中东老被美国欺负或被美国挑唆打来打去?因为中东那些国家有政权无主权。
第二,如果说美国那地儿那样富庶,世界第一的资源库,完全够用了,还有必要向外扩张,抢夺别国资源吗?所以这是戏说历史者第二大错误,除了哗众取宠,既不懂经济,更不懂政治,对教历史的教师来说是根本不合格的。资本趋利,掠夺是资本主义的本性,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011)那才叫资本主义。正是因为不懂资本逐利的特性,所以他说想不通为何美国要去侵略资源极其贫乏的日本就不奇怪了。他应该也想不通美国为何多次侵略基本没有资源的朝鲜。
其实自然资源丰富与否,与国家的贫富并无直接联系。在生产力部分我们以中国自然资源丰富而日本自然资源贫乏,农村资源丰富而城市自然资源贫乏为例说明了贫富与自然资源并无必然联系,而与信息资源关系更大。我们还可以看看近邻缅甸、柬埔寨,这是中南半岛自然资源最丰富的两个国家,但却是全世界最贫穷的两个国家。
韩裔英国学者张夏准针锋相对地说:“美国也许得益于其国内庞大的市场,但是对于小小的芬兰或者丹麦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你认为美国受惠于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那么你如何解释像韩国和瑞士这些实际上根本谈不上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国家所取得的成功呢?如果移民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积极因素,那么所有其精英流失到美国和其他新世界的国家或地区——从德国到中国台湾——又该如何解释呢?所以,‘特殊条件’这个论点根本站不住脚。”⑩
本篇的结论是,保护主义是美国,甚至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的秘籍之一,与殖民主义一样。
……………………………………………………………………………
①【美】乔伊斯•阿普尔比著:《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第389页。
②【英】张夏准著:《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第68页。
③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他的头像被印刷在10美元的钞票上。汉密尔顿是将“初创工业”(infant industry,或称为幼稚工业)论点理论化的第一人。
④“观点 应对贸易摩擦中国须有勇更有谋”,2010年3月29日,经济参考报。
⑤“美无证据对我企业双反制裁凸显贸易保护主义”,2011年 12月4日,中国广播网。
⑥“三天内,美国连续发起五宗对华贸易救济措施”,2012年3月25日,羊城晚报。
⑦“美国维持对中国热轧碳钢板产品贸易制裁”,2013年12月18日,中国行业研究网。
⑧“美国维持对中国四氢糖醇贸易制裁”,2015年3月19日 ,新华网。
⑨“2016年美对华贸易救济数增长超80%”,2017年2月9日,新华社。
⑩【英】张夏准著:《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