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短期影响而言,规范减持有助于缓解大规模无序减持套现造成的市场流动压力。而综合业绩持续增长、估值相对合理等基本面因素,梳理近期的增持案例或增持计划,寻找有安全边际的个股投资机会,尤其是增持金额占比较大、施行期限短、有最低增持数量的上市公司,或不失为低迷市道中不错的投资研究角度。
自从4月14日股指下挫以来,已有超300余家公司表示进行股票增持,有100多家表示要进行股票回购,重现久违的大股东、高管等产业资本“增持潮”。一般来说,产业资本真金白银大笔买入自家股票,确实表达出对自家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和信心。当然,其中也不乏存在定增再融资价格倒挂、股权质押临近警戒线、定增解禁股东账面浮亏等“其他”动机。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自4月14日迄今,出现股东增持而同期没有股东减持的公司中,有29家合计增持金额占总市值比例超过1%,超过2%的有13家。其中*ST金宇、仰帆控股、开创国际的增持金额占比位列前三。对比各自行业板块内公司显示,上述增持金额占总市值比例超过1%的公司股价表现更稳定,增持行为或增持计划有效提振了投资者持股信心。
不过,从业绩角度来看,增持金额占总市值比例超过1%的29家公司中,仅有齐心集团、青松股份、莱茵生物因主营增长使得半年报业绩大幅预增,其中,前两家公司2016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432%和200%。(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