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名词术语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什么_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定义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curve),也可称为转换线。英文是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简称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用途
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生产可能性边界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与过度的问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
而生产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点则是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所达不到的;
只有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点,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点。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表示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其原因是存在失业或经济缺少效率;
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上的点,必然以今后的生产萎缩为代价。
在现实生产中,鉴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特性等方面的原因,有-些产品可以细分(如面粉、棉纱、水泥等),有些产品则不能细分(如万吨巨轮、机床、汽车等)。因此,对于产品单位可以无限细分的产品,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连续的或平滑的曲线;对于产品单位不能无限细分产品,即一定的资源只能生产某一特定数量的产品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不是连续的,而是一定数量的产品组合点之间的连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