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435 2
2009-10-13
2009年10月13日 09:04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校一直被人们视为做学问、搞研究的“净土”,既没有行政权力,也不投资运营。然而,近年来,招生录取受贿、科研大楼建设贪污等新闻不绝于耳,新近发生的武汉大学基建工程腐败案又添新例。之前,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世明因受贿罪被判刑10年;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被控受贿160多万;陕西近3年已查处80多宗大学经济案,倒下7名厅级校官……可以说,高校已经成为腐败的新高发区。

  为什么高校成为腐败的新高发区呢?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有利可图,二是缺乏监督。高等院校,在一些人眼里,曾经是“圣洁殿堂”,是清净的场所,是卓然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是“穷教书匠”毕集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与腐败风马牛不相及。曾经,这也是事实,在“臭老九”的年代,高校自然是清廉的地方,无油水可捞,又怎么能够不清廉呢?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知识经济的张扬,各地人才战略的高举,高校产生了新一轮的大跃进:不仅是大幅扩招,人员数量大跃进,而且是大面积兴建楼堂会馆,在物质方面大跃进。这两个方面的扩容都带来了庞大的经济效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借此插手经建项目,从中寻租;教师尤其是著名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出题、出书、演讲等获得高额的体制外收入。
  这是有利可图的方面。但如果高校纪检部门约束有效,监督有效,腐败也不至于频繁发生。可惜的是,在这一系列高校腐败案中,高校自身的纪检机构基本上处于失语状态。既然有利可图,监督又缺乏,腐败怎么可能不发生?
  按照这样推理,当前社会上是不是还有一些既有利可图又缺乏监督的地方或机构呢?这是更发人深省的问题。
  净土就应当是净土,但这个净不能自己言净便可净,要想净土真净,便应当引入第三方监督力量,让监督无禁区。其实,不独高校是净土,哪里都应当是净土,让各种社会监督合力,既以此还净土以清白,更造就十方净土。功莫大焉。迅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3 12:50:52
只是因为以前不查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3 13:07:06
呵呵,查一下估计有人要玩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