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18 2
2010-06-09
2010年06月09日 08:54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大 ↓小】
  短短二十几年的岁月,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看法和心声在网络里,不仅能够实现横向的交流与沟通,更能够实现纵向的交往与互动。无疑,这是网络民主政治的一种积极实践。
  《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昨天由国务院新闻办在京发布,字里行间,中国互联网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白皮书指出,互联网为人们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直接渠道,为政府了解人民意愿,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白皮书同时表示,中国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十分重视互联网的监督作用,对人们通过互联网反映的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及时调查解决,并向公众反馈处理结果。
  自从互联网进入我国,它就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改变着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生活、交流以及问政方式。网上交流活跃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点,论坛帖文、博客文章数量之巨大,在世界各国都是难以想象的。据抽样调查,超过60%的网民对政府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中国社会民主与进步的体现。反观现实,当常规诉求渠道不通畅时,不少蛀虫确因难敌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而纷纷败下阵来,从出国考察团的“奢侈账单”,到周久耕的“天价烟事件”,再到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等等,网友始终站在反腐揭黑第一线,把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呈现给广大民众,最终促成事情的公开化解决;一些草根阶层网络上的诚挚建言、肺腑之声被纳入“当家人”的视野,南京一资深网友在西祠胡同上发表的建言帖文竟获市委书记的关注与批示。毫无疑问,网络打开了直通决策中心的渠道,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了直接沟通的桥梁。广州市财政局网晒预算,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的“华哥信箱”发展成“公仆信箱”,时任深圳代理市长的王荣邀请网民“一起当市长”,广东省委办公厅连续三次召开网友集中反映问题交办会……动用行政力量致力于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回应,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的关键,仍在于重视网络这一民意聚合的舆论场。在网络问政措施突飞猛进的同时,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一些地方,问与不问,听与不听,办与不办的决定权仍旧掌控在权力部门单方手中。尽管一些特立独行的呼声被决策层发现、重视、采纳,但与网络浩如烟海的投诉、意见、监督相比,数量可谓凤毛麟角;尽管网络上也能对民意有所回应,但一些地方仍然没有改写现实中各部门相互“踢皮球”的陋习;尽管舆论监督所展示的力量时常扑面而来,但行政部门出来紧急“灭火”的形象根深蒂固。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正是因为一些行政部门的工作方式严重落后于网络社会,从而造成社会问题在网络上积压,致使网络上的民意沸腾。网络问政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网络施政,只有建立健全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网络施政链条,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才能促进党委、政府与网民通畅、充分、有效地沟通与互动,实现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有机对接。

  1987年9月,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内容是“AcrosstheGreatWallwecanreacheverycor-nerinthe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当时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短短二十几年的岁月,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看法和心声在网络里,不仅能够实现横向的交流与沟通,更能够实现纵向的交往与互动。无疑,这是网络民主政治的一种积极实践,对于推动互联网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南方日报评论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9 09:32:38
我是纯支持的,中国压力之厚,之森严,也许只有网络唯一一个出口可以让大家呼吸
如果网络再弄得铜墙铁壁,国之压抑必将损害国家竞争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9 13:47:04
网络的管束现象已经越来越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