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773 5
2005-12-01

我们都希望中国的经济学家提出自己的理论,甚至获得NOBEL奖金,但是如果真的有某位不知名的学者有所建树,我们能保证不歧视他,不低估他吗?

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出口转内销才,也就是得到外国人认可后才能承认他的贡献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21:49: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1 21:35:00

我个人觉得中国人不缺乏智慧,但缺少自信。这种习惯从清朝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唯洋人马首是瞻。

要想有自己的理论,首先该有自己的自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21:43: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 21:39:00

创新能力与鉴别能力:欢迎讨论!

中国古来就有文人相轻的习惯,假定我提出了某个理论,你会心甘情愿的赞同吗?会不会用你的学术地位加以压制?会不会即使认为有理也不理睬?更有甚者,你会换一种说法,而把别人的理论说成是自己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21:48:4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 16:47:00
中国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就是把他所知道的东西传给学生,解惑则是用自己所知道的东西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但问题是如果有许多东西老师也不知道,又该怎么办?而且老师教给学生的,只是他所掌握的知识的一部分,照此下去,只会一代不如一代。所以,重要的是,老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寻找未知世界的奥秘,这样,才会有新的、创新性的理论产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 21:23:00
中国现在受到大一统,中庸之道的思想影响很重,不少时候对学生的思想是一种束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4 11:11:00

在这个论坛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一旦你的见解(不一定是正确的)超出了现在的教科书的说教,那么就很少有人参与讨论,能对你的见解给予有价值的评论就更少。

我觉得我们除了要讨论现有的知识和理论,更应该关注新思想和新观点,尽管这些所谓新的东西可能不新或者是错误的。不过一旦有真正新的东西出现,那就是我们对经济学的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