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为经济学的未来有疑问
一方面,以理科生的“屁股”挺希望看到它的发展,而且NIE里的博弈问题做深之后也会归结到行为经济学
另一方面,行为经济学使用的多尺度数值模拟相对于简单的数学模型,难以用实际数据验证和校准。一般的经济学模型已经需要大量案例支持了,多尺度数值模拟需要的数据会更多——如果现实支持不足,结论就不可靠
《强互惠的演化》中的模型在数学上具有和湍流相似的不确定性,但验证措施远少于湍流数值模拟。
现有的经济学只有理论家把大量时间花在数学工具上,应用者接触的是实际问题,只有quant除外。当使用数值模拟时,应用者也要在操作仿真模型上花大量时间,从而也远离了现实。如果这种趋向搞的很过分,搞出另一次金融海啸式的失败也不是不可能,而且很可能就在中国。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明使得金融机构能“剥离风险留下利润”,使投行可以依赖数学涉足高杠杆率的冒险,然后崩了。行为经济学如果完善将成为模拟NIE的平台,也许可以设计制度“绕过政治的风险、留下政治的好处”。这种东西在官本位的中国无疑会很有用、很受文人理想主义者的青睐,但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最近拿诺奖的奥斯特罗姆也说,使用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模型设计制度会妨碍和公众的互动、加强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