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9.学习中的疑问 生活中的灵感
2017.7.27
迄今为止,我的《探索集》已经写到3879篇了,平均每年300篇左右,还没有停止的迹象,只是每年的数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因为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少,读书早已停止,依靠视频浏览继续学习,而视力越来越差。
我是没有灵感绝不写作,写不下去绝不勉强,开始写作就一气呵成。所以,文章还是比较流畅的。
我的记忆力并不是很好,看一本书记住的东西并不是很多,所以重要的书籍都要看上很多遍,记住的往往是留下很深印象的东西,例如新的知识点和不敢苟同的地方。
我是在批判中学习,思考中学习,文章也多带有批判的意味,并不是都很成熟,有的非常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光线新解》就把光线看作受激电子,显然是错误的。读书时发现光子是电中性物质,可以转化为正负电子,开始思考光子与电流的关系,认定电线中流淌的一定是正负两种电流,其一不畅,另一受阻。又发现电信号可以穿墙越壁,光线却很容易遮挡,开始怀疑光子可能存在不同种类,不仅仅是频率的不同。结合质子的偏电荷属性和燃烧的裂变性质,大胆提出了偏电荷光子存在的可能性,捎带解释了“黑洞”存在的原因,成为我物理学观点的重要支柱。
通过思考燃烧现象的实质和聚光镜的升温作用,我发现偏电荷光子的密度决定物体和环境温度,而星球的两极却是星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区域,从而怀疑光子传递引力的物理学观点,觉得正负电荷的循环和交流形成磁场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单电荷没有温度,也难以发现运动轨迹。存疑的是正负电流的相伴运动与星际正负电荷的单向交流相互矛盾,可能隐藏着正负电荷等量交流的特殊物理属性。
凡有疑问得不到相对满意的解答,我都会放在心里慢慢寻找答案,并不急于马上解决,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说不定哪一天茅塞顿开,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不怕因为错误丢人现眼,因为谁都会犯错误,正确认识的形成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我又没有盛名所累!
我在互联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有序号,并且真名实姓,所谓文责自负。
我从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开始学习社会科学,从分析原子结构和星球、星系结构开始钻研自然科学,历尽艰辛,终于有所成就,可以大言不惭的介绍自己的看法和贡献,目的还是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
人生一世总要做点什么,给世界留下什么,我选择了理论研究,留下了《探索集》。
没有改革开放我也会进行理论研究,但不会现在这样放开手脚,因为我也担心头上的达摩斯剑,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探索集》也是时代的产物。
有心得写,无心得学,是我的日常生活。有“低保”保障和亲友接济,我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成就了人生的辉煌。即便明天离去,我也充满自豪!因为我没有荒废一天,终有一天祖国和时代会因为我的存在和贡献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