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辩证地理解概念,不应机械地理解概念!
——向马克思主义者请教(7)
当我昨天发表了《社会财富是什么?不是什么?》拙文以后,有个大学生问我“你想说什么?”,我说的就是财富的概念!我说,社会财富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又说过财富是生产力,社会财富是产品,还说过价值与物质财富是矛盾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越多,同一物质财富的价值财富就越少,因此,价值财富就不是社会财富!这样说应该不难理解。我想这个大学生,是想让我给财富下一个简单准确的定义,可是我做不到!为什么呢?我想说明的是马克思关于财富的定义或者概念。但是请注意:因为马克思在谈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现象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为这些现象下过所谓的准确的定义。例如关于资本,马克思的概念包括,资本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为商品,以便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这是恩格斯从《资本论》中总结出来的定义),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是劳动的客观条件的物化。等等等等,还有许多表述形式。同样,关于生产力的定义,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关于生产方式的定义,关于社会财富的定义,等等等,也是这样!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定义,只是因为资本主义把社会财富分为物质的财富和价值的财富。这些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等等就有不同的概念、名称,因此,不可能有所谓准确的定义!
东方特别是中国人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几千年来资本主义从来就没有在中国占过统治地位,所以,对资本主义就缺乏认识。中国人认识资本主义是从斯大林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认识的。而在这本书中,正如毛泽东非常准确地批评的那样,是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斯大林确实把资本的概念,把生产力的概念,把生产关系的概念等等简单地表述出来!这种表述方式,就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这是什么表述方式呢?这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表述方式!而马克思的表述方式则是:是就是不是,不是就是是!这是什么表述方式呢?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述方式!由此可见,我们要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现象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要把在不同的地方的各种表述综合起来才能够理解!仅仅抓住一点就会犯斯大林的错误!正是由于斯大林的错误,使人们弄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我想当我们弄清了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以后,对上述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因为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社会生产无论社会形式怎样,总是劳动的客观条件和劳动者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生产!正是这种结合的方式不同才产生了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关系!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劳动的客观条件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劳动的客观条件归自己所有,为自己生产,这种生产状态就是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相反,劳动的客观条件与劳动者分离,劳动的客观条件归别人所有作为资本(这个别人叫什么并不重要,叫资本家、叫企业家、叫公司、叫国家都是一样,只要他(或它)是占有者。)同劳动者的一无所有,在别人的企业里为别人劳动即雇佣劳动这种生产状态,就是资本主义!
任何社会的生产状态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生产状态!对这种生产状态的分析,就要用一些名词表述,马克思用的名词,包括商品价值、货币、资本、利润、剩余价值、工资、劳动力价值、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等等。这些名词中一方面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使用的名词或者范畴,另一方面为了批判政治经济学,采用的是自己创造的名词,例如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
由此可见,当我们想理解社会的时候(无论任何社会)就要首先理解有关社会现象的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也就是要理解这些概念的各种内含!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绝不能只看到一点就发议论、做判断、得结论。当然,既然斯大林为我们认识社会做出了机械的片面的有关概念。迷住了我们的视线扰乱了我们的思路。那么批判斯大林的有关概念,从而真正认识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劳动者2013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