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从美国等国家的实证和经验分析,美国的国民健康保险计划(还有英国等的全民保险计划)其实对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在医疗保健体制改革时,关键的时我们要明确目标是什么。健康经济学给出的三个“产出”的指标分别是:1。医疗技术;2。公众健康水平;3。医疗享有权。而在中国,我们医改的目标倒底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有个明确的定位,没有目的,也就谈不上手段,现在国内感觉反而对手段研究得过多了。</P><P>资金来源是一方面,这的确是个问题,但面对我们国家每年财政收入能超出预算几千亿收入的情况,我想若能在基础医疗方面加大投资也不是不可能的,况且根据最新的规定,中央向农民的医疗卫生补助没人只有10元。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资金的投资方向问题,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投资往往注重于高尖端的技术开拓,财政资金也大多拨付给城市三级以上医院,而对最基础的医疗、护理、社区卫生却投入得相当少,但值得注意的是,恰恰是医疗的护理功能(同情和安慰)和确认功能(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做出专业判断)才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更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投资方向存在很大的问题。</P><P>还有,为什么现在看病如此贵,我感觉跟国家对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政策也有关。医院作为卖方垄断行业,如果国家不予控制价格,医院一定会制定高于市场均衡时的价格。但是国家对医疗服务实行价格管制之后,使得医疗服务的管制价格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医院为了弥补其成本费用,自然会寻求其他的加价渠道,所以他们选择了“以药养医”,而国家对药品价格的管制有很不力,导致了在医院买药价格奇贵的现象。这一点我相我们大多都能有切身的体会,尤其是现在好些医院内部全都联网,医生开的处方都在网上进行,患者根本就看不到医生开的是什么药,只能在医院买药,唉,没办法,挨宰也只能认了。:(写到这里这是切肤之痛啊……</P><P>但国家倒底应该制定一个怎样的政策呢?想了一段了,也没想明白,呵呵,借着楼主盖的楼,也在这里留下一个我想不明白的问题吧,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P>
